第七百六十九章 腹背受敵的西班牙帝國(第2/4 頁)
,最為尊貴,乃“眾星之主”。歷史上的劉邦、劉秀、李世民和朱元璋都被說成是紫薇大帝轉世,而且他們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高的。聯想到北海鎮起家於關外北地,紫薇大帝在影射誰就不用說了吧。
迪茲修士顯然對此並不瞭解,所以他想當然的將具有女性面孔的鬥姆元君當成了王母娘娘。
此時又有人插話道:“他們的神職人員有多少名?”
迪茲修士道:“我只看到了三個人。在中國這樣的人被稱為道士,同樣裝束的人我曾在澳門見到過。”
大主教佩拉爾塔點點頭道:“你繼續說。”
迪茲修士道:“我代表教區向中國人提出了抗議,希望允許我方恢復教堂,並對拆除教堂的行為予以賠償。不過他們的那位總督對此明確表示了拒絕。”
聽到這裡,大主教佩拉爾塔和費爾明德拉蘇恩相互對視了一眼,眉頭深深皺起。相比於中國人武力搶佔聖弗朗西斯科,教權受到侵犯更讓他們感到憂心忡忡。
要知道西班牙對美洲殖民的征服過程,實質上採取的就是教權和王權相結合的手段,這跟新教國家的殖民方式有著很大不同。
英國、法國、荷蘭這些新教國家搞的是重商主義,貿易為先,他們才不在乎土著信不信上帝,有錢賺就是上帝,先把勢力範圍圈出來再說。俄國人更是如此,對毛皮的渴求讓他們一手屠刀一手利誘,對土著皈依與否同樣不看重。西班牙和葡萄牙不一樣,作為開啟大航海時代的老牌殖民帝國,其海外擴張的主要動機是攫取東方財富和傳播天主教,企圖建立一個橫跨世界的“天主教帝國”。
他們透過數以萬計的傳教士為先驅,深入印第安部落和鄉村,一手高舉著十字架,一手揮舞著火槍長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強迫土著改變信仰和生活方式,從宗教文化上對殖民地進行同化,使當地土著變為種植園體系下的農奴;並由此在南北美建立了一套龐大的教會系統,設定了一套和總督行政體制平行的教階制度。
截止十八世紀二十年代,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建立的教堂總數高達八萬座,僅在墨西哥總督區就修建了12萬所教堂。對於北美西部的許多印第安人來說,他們遇到的第一位歐洲人就是傳教士。
方濟各會傳教團的主席費爾明德拉蘇恩沉吟片刻,隨即一臉急切地對佩拉爾塔道:“大主教閣下,這次回去後,請您一定要在皇家最高議會向諸位議員說明情況,聖弗朗西科教區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如果需要,我會向總督閣下和諸位議員陳情。”
別覺得拉蘇恩是在小題大做,要知道盡管已經是十八世紀末了,可西班牙帝國在歐洲諸國中依然是一個極端保守、對宗教極端狂熱的國家,這與其歷史密不可分。
西班牙的誕生是十字軍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其領土的結果,史稱“收復失地運動”。到了十六世紀,羅馬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衝擊下分裂成為天主教和新教,北歐大部分地區脫離羅馬天主教的統治,成為新教的勢力範圍;而西班牙則成為守衛天主教的頑固堡壘,大力傳播天主教成為歷代西班牙國王孜孜以求的目標。
所以說北海鎮在金門地區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向由王權和教權相結合的西班牙殖民體系發起挑戰,這遠比丟失幾處殖民據點的問題要嚴重的多!
佩拉爾塔聞言嘆了口氣,緩緩道:“恐怕這件事很難得到本土的支援。你知道的,我們和法國人的戰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無論是本土還是東部行省都無法派兵支援。再有一個,你們都知道,就是聖多明各。”
“唉!怎麼會這樣。”在場的修道士們都發出了沉重的嘆息。
這個時間點的西班牙帝國非常苦逼,遠在歐洲的“法國大革命戰爭”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比利牛斯會戰”已經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