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朱由崧笑道:“爐殼可不是鐵板,而且實打實的精鋼板材!我打算造一個大型的軋鋼機,專門生產這種鋼材!”
“全鋼的?”不光是那些老漢,就連稍微懂行的朱由校和徐光啟也被嚇住了,現在可不是後世那種鋼材滿天飛的時代,現在的鍊鋼技術,就連坩堝鍊鋼都沒有出現,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部分都還在使用炒鋼、灌鋼,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小規模的煉製,特別是那種百鍊鋼需要的人工繁複之極,鋼材的價格幾乎跟同等重量的白銀相差不遠,這樣一個十多米高的小高爐,如果真的全用鋼材外殼,要是購買的話,朝廷撥下來的兩百萬兩白銀還不一定足夠。
徐光啟原本一直在旁邊聽著,對朱由崧的鍊鋼技術,他是佩服不已的,此時卻也不禁說道:“殿下,這樣的話,花費實在太大了,不如換成鐵板吧!鐵板相對要便宜一些,而且這裡正是產鐵之地,就近採購會更加便宜。”
朱由崧搖搖頭說道:“徐先生,不是我要亂花錢,實在是非這樣不可,這個高爐不同於普通的冶煉爐,這個高爐有多大?裡面的鐵水有多少?這麼多鐵水究竟有多重,如果沒有精鋼板材做爐殼,怎麼承受得住,不過我們也沒打算採購這裡生產的百鍊鋼,不但貴,而且錘來錘去,其中的應力可就大了,縱向承受力不錯,但是橫向承受力可就不堪入目了,我們要自己鍊鋼!”
眾老漢聽到這裡,眼睛都不禁一亮,這種大型鍊鐵高爐已經讓他如獲至寶了,如果還有大規模鍊鋼的技術,那可就真是厲害了。
徐光啟皺了皺眉,說道:“做事要有條理,就算你有鍊鋼術,如果沒有足夠的生鐵你怎麼鍊鋼?”
朱由崧想到這裡也不禁有些頭疼,沒有鋼板就沒辦法造高爐,沒有高爐就沒有足夠的生鐵,沒有生鐵就沒辦法大規模鍊鋼,這就像是個怪圈。
唐老漢連忙上前說道:“殿下,或許在造這種高爐之前,我們先把那些鍊鐵爐改造一些,用上這種高爐上的一些技術,我想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生鐵來煉製鋼材了,而且我們的鍊鐵爐雖小,不過裡面的爐磚也都是特製的,結實得很,如果改造一下,卻也能夠使用,只要把鐵煉出來,那什麼都好辦了!”
朱由崧不禁有些驚喜,小高爐的改造和治理,曾經是中國工業轉型時期的一個重要決策,不過明朝的這些冶鐵爐到不如說是“土高爐”,沒有鋼鐵爐殼,也不是專用耐火磚,耗能大,出鐵少,汙染大,效益低。
雖然是這樣,不過總體上還有個架子在那裡,倒也不是沒辦法改進,而且改進成功的話,還能培養那些工人的技術水平,有利於技術進步。
他倒是沒想到老唐這個技術人員,居然對這種管理倒也有自己的心得,朱由崧拍了拍老唐的肩膀,說道:“這樣做倒是有些道理,沒想到老唐還真是上了心思,這樣吧,老唐,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高爐改造,你就寫這麼一份改造計劃給我看看,如果能夠透過,我就讓你負責這個計劃如何?”
老唐苦笑道:“殿下,我區區一個工匠,哪裡會寫文章啊!”
朱由崧罵道:“又不是讓你學人家舉人進士些八股文,你只要識字,就把你說的話寫出來,那就行了,不過這個計劃要有條理,需要哪些原料、需要多長時間,分幾個階段,有哪些工序,需要多少人手,都給我羅列出來,要是這個改造計劃做得好,我就讓你當我們大明唐山鋼鐵廠的第一個廠長!”
老唐眼睛一亮,忍不住問道:“殿下,這個有品級嗎?”
朱由崧笑道:“當然有,不過就看你做得好壞了,如果你真地做到每年兩萬萬斤,整個大明帝國都得仰仗你的鋼鐵,那麼就算是五品官那也當的,不過如果只是滿足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