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洛陽之戰李世民採取了步步為營的比較穩的打法,一步步蠶食王世充的地盤。王世充有個不利的條件,就是他手下投降的人太多,最後所有的城基本上不是投降就是被攻佔,只剩下洛陽了。儘管如此,李世民要想拿下洛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他有一次勘察敵情差點被單雄信殺掉,因而最後他不顧徐世nfdd0的勸告執意要殺單雄信,難免令人懷疑他的動機。但單雄信為人,並非如演義中那般英雄,歷史上的單雄信,是個輕於去就的人,李世民殺他未必沒有道理,否則後來的兄弟相爭中單雄信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實在不好說。
李世民圍困洛陽,洛陽城中當然不好過,人口銳減,最後百姓甚至到了用泥混米做成餅的地步。《圍城》裡有句話,&ldo;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rdo;,洛陽城中曾有十三次陰謀獻城的行動,都被王世充鎮壓住了,可見王世充的確是個厲害角色,絕不可小看。上一次對李密能夠成功地反敗為勝,就是一例。這一次王世充還想再續上一次的神話,帶著二萬人出來硬拼。這一仗果然夠慘烈,就連李、王二人都很危險,一個差點陣亡,一個被刺了一槊,不過誰都沒死,但對於王世充來講,此仗不是平即是敗,更何況真的敗了。他沒有讓洛陽成為滑鐵盧‐‐李世民的滑鐵盧。此後雙方仍是膠著狀態。洛陽的困難就不說了,李世民一方也十分艱難,將士思歸情緒比較濃,但他還是咬著牙挺住了,不管什麼人反對,哪怕他父親李淵來的親筆信,他都不聽,目的只有一個,攻下洛陽。而此時洛陽城中王世充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盼竇建德能夠早來援。
最後王世充盼來的不是騎在馬上指揮大軍的夏王竇建德,而是被大軍押解坐在囚車中的唐軍階下囚竇建德。兩人相對而泣‐‐王世充淚水中為竇建德流的部分不一定有多少,但是他肯定想到了自己慘澹的將來……
沒有辦法王世充只好投降,但條件有一個,就是要李世民保證他以後的生命安全。這裡就不好說李世民也在許牙疼咒,我認為他是真的不打算殺王世充的。於是,在唐營之中面對著當初自己輕視的&ldo;唐童&rdo;,王世充一躬到地,結果被李世民調侃了一番。到了長安,李淵一開始先是破天荒地沒有殺這個反王‐‐總歸還是要照顧一下李世民的面子。然而王世充並沒有因此而逃脫被殺的命運。就在王世充全家剛被發配到蜀地後,王世充就被仇人趁其接&ldo;旨&rdo;之際殺掉了‐‐這自然是矯詔,本屬大罪,可是李淵並沒有怪罪那些人‐‐可以想見,此事的幕後真兇到底是誰了。
亂世群雄(上)(5)
不過也不用為王世充叫屈,因為他也曾背信棄義地殺掉過很多人‐‐或許這就是報應?
亂世群雄&iddot;下
亂世群雄(下)(1)
【竇建德】
竇建德也是個有點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家世代為農民,最後他竟然只憑著熱心助人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以至於他父親死的時候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竟達到了一千多人。
竇建德的起義是被人牽連的,但也可以說是自找。他為刺殺縣令的孫安祖出主意,讓他聚人觀時變,說穿了,就是煽動造反。可竇建德竟然沒跟著一起起義,那麼,就別怪官府不客氣了,於是他的全家都被殺掉。竇建德索性也投到了起義的隊伍中,他投奔了高士達。大業十二年,高士達不聽竇建德勸告,出兵與楊義臣決戰,最後兵敗陣亡,於是竇建德便成了起義軍的首領。好在楊義臣被楊廣先行幹掉,所以竇建德不必擔心成為高士達第二,從而可以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