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3 頁)
武德九年,氣氛相當緊張,這時大家都爭得不可開交,已是沸沸揚揚的一鍋粥了。事態告訴李淵他不能再以慈父的身份解決事情,而必須拿出君主的作風來,因此直至最後李淵才稍下狠心。即使這樣李淵也還曾想過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這個辦法明顯對唐朝是不利的,很可能會製造分裂,大概是李淵被氣昏了頭腦,覺得只要能緩解一下,也比再爭下去強。這是他最後的好辦法了,卻行不通。六月太白星白晝劃過天空,李淵把傅奕的奏表交給李世民,暗示世民要他自盡。但假如李世民聽話自殺了,李淵也會非常地悲痛。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李世民才沒有那麼傻,就憑李淵沒有公開下詔就知道事情還有救。李淵答應他讓他們三兄弟次日集聚,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出意外,李淵第二天的辦法當然不會是改立太子。從建成、元吉安心進宮&ldo;自問訊息&rdo;來看,他們在父皇處理這件事上是有把握的,而相反李世民第二天則不得不發動政變。李淵次日到底想怎麼辦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是對世民不利。不利到何種程度,削爵?罷官?免職?貶謫?還是殺?……感覺是要剝奪他所擁有的權力,但不一定會殺他,從李淵召見的人‐‐蕭瑀、陳叔達、宇文士及,雖然不一定是秦王黨,但都是有偏向世民的傾向。由此能看出來李淵的指導方向是並不想殺世民的。比如當年李淵決意殺劉文靜時,就派了劉的死對頭裴寂參與審理。而他讓這幾個偏向秦王的人來參加,當是預備著要他們為世民求情。如果真是徹底的對世民不利,那麼有裴寂、封倫這幾個中間或偏太子的人就夠了(封倫的真實面目,李世民不知道,但李淵一定知道)。六月四日,本該是李世民政治生命的結束日,卻因玄武門之變而徹底翻轉。
玄武門之變中的悍將尉遲恭
聽說建成、元吉被殺的李淵第一感覺會怎樣?驚訝,憤怒,痛苦,難過,悲傷……李淵的心情真是複雜極了。他的第一句話是轉向裴寂說的:&ldo;該怎麼辦?&rdo;揣測一下,這時靠得住的也就是這個自己人了,別的人都已向李世民的鐵腕屈服,而且他們素來都不曾得罪過世民,在這個關頭上更犯不著得罪未來的執政者。莫非李淵這時曾起心要懲辦李世民嗎?在突然聽說此事時,心裡一下子湧上來的氣憤極有可能使李淵衝動。李淵不是個軟弱廢物,要是那麼軟弱,李世民事先也就不值得苦惱良久了‐‐當時他思考的更多應當是對付李淵的問題。可是這時裴寂沒有說話,而別人則爭先恐後的勸李淵趕快交權。裴寂當然知道眼前的情勢了,為自己著想,最好也和大家一樣說。這時他並沒有支援李世民,不過要向相反方向勸李淵懲治世民更是沒膽量這麼幹,而且那樣也不明智。休說他,就是李淵這下子都難保了。連裴寂都不支援自己,別人更是牆頭草一樣倒向另一方。李淵情知大勢已去,自己真成了孤家寡人,再鬧也鬧不出個所以然來,加上一開始的衝動已經緩和,對當前形勢業已認清,還有喪子悲痛襲上心頭,以及對自己未來命運的隱憂……面對著滿身血汙、已經不在乎再多殺幾個人,而且很可能是領了李世民的旨意逼宮不成就斬草除根的尉遲恭,李淵也只能退讓了。
痛並快樂著&iddot;李淵(4)
下面就是令人&ldo;感動&rdo;的父子相擁大泣的場面。總覺得李淵此時應該對李世民是又怕又恨又痛惜。我看過一個比較好的版本里這樣寫的:李淵當時的反應是驚呆了,口中囁嚅著李世民的小名,半天才緩過神來。回到宮中悲痛交加,想到:&ldo;誅兄殺弟,二郎你好狠啊!……&rdo;描寫雖然簡單,但是卻很到位,當時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