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3 頁)
殺完煬帝之後,和李淵、王世充等人一樣,宇文化及也立了一個傀儡皇帝‐‐秦王楊浩。然後便領兵去打洛陽‐‐當時李密正在和王世充較勁,沒想到半路竟然來了個宇文化及。洛陽的越王楊侗立刻轉變政策封李密為太尉,讓他對付宇文化及。本來宇文化及率領的兵士是隋朝的正規軍,戰鬥力應該很強的,可是卻數戰不利,可見其指揮水平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打不勝,心中自然鬱悶,有時酒後就埋怨起他弟弟來:都是你連累了我。首領做成這樣,也實在夠窩囊。很多人看出來他成不了大事,於是逃走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宇文化及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ldo;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rdo;於是殺了楊浩,自立為帝,國號為許。
既然宇文化及是殺害隋煬帝的兇手,那麼誰要是殺了他,便會得到故隋臣民的擁護。李淵看到了這點,竇建德也看到了這點。本來李淵派李神通攻打宇文化及在前,若說李神通不爭氣也是有點冤枉他,畢竟和宇文化及相比,李神通還是稍強的,他把前者的都城拿了下來。於是宇文化及逃到聊城,李神通又追了過去。城裡糧盡之時,宇文化及打算請降,可是李神通為了顯示國威,硬是沒答應。這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最後國威沒顯示,反倒讓後面趕來的竇建德揀了個現成的便宜。
被竇建德抓住後,宇文化及一家全都被斬。此後不久,李神通和宇文化及一樣,也敗在了竇建德手中。一人差不多同時打敗兩家,這種情形有點像是李世民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的翻版。只是不同的是,竇建德是一個一個打的,而李世民則是一起打的。當初的勝利者竇建德,最終也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王世充】
打完劉武周沒多久,李世民再次披掛,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戰場。這一次唐軍兵鋒直指洛陽的王世充。可以說,攻打洛陽和後面的虎牢關之戰,才是唐初具有定天下意義的大戰。因為隋末雖然反王甚多,可真正有實力能與唐爭天下的,就是王世充和後面要寫的竇建德。但是未等三足之勢完全形成,這兩人就在相同的一場大戰役中,在相近的地方,同時敗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王世充說來有點&ldo;傳奇人物&rdo;的色彩,他的母親帶著他改嫁,所以他改姓了王。他對隋煬帝阿諛奉承,討得了隋煬帝的歡心,後來煬帝讓他去解洛陽之圍,可見不是一般的信任。瓦崗之圍使洛陽城裡極其困難,即使王世充到了,也是三連敗,情況糟糕得很吶。眼看就要不行了,但王世充祭起鬼神當法寶,安排了一個巫師來表演託夢,夢到了周公旦對他說會保佑王世充取勝。這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光愚昧,而且可笑得緊,不想這招當時還真起了作用,他的部下多信鬼神,當時一看有周公相助,於是紛紛請戰。就這樣王世充率精兵兩萬、精騎兩千出擊,竟然獲得了勝利,一下子摧垮了做著盟主大夢的李密。
亂世群雄(上)(4)
對付完李密,洛陽一下子輕鬆了好多。本來已經攬得大權的王世充自封為太尉、尚書令,又要加九錫,楊侗本不想同意,不過被派去的段達卻說了一句大實話:&ldo;太尉欲之。&rdo;王世充就想這麼幹,誰也阻止不了。楊侗熟視良久,呆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最後只能沒好氣地說:&ldo;隨便你。&rdo;加九錫是篡位的前兆,果然在李淵登基後的第二年,洛陽城內也上演了一出禪讓的大戲。不過越王侗可不像代王侑那麼好擺布,而且洛陽城中楊隋的勢力相對於長安來說還是不小的,王世充也著實費了很大力氣。篡位的程式都差不多,製造神話自是必不可少的,哪個皇帝登基都要弄出幾個這種故事來,李淵不也是弄了個老子顯聖嗎?然後是推辭三次,最後逼不得已無可奈何,王世充只得答應了皇泰主的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