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2 頁)
董喬提醒道:&ldo;大帥還在白玉洞等大師爺呢。&rdo;
&ldo;好,我這就去,&rdo;華小欖站起身,又叮囑道,&ldo;剛才的話,先別對德仔說。&rdo;
蘇元春站在一大片剛剛打磨平整的石壁前默默無語。不久前幕僚們趁他在外剿匪,集思廣益撰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打算刻在這片石壁上。文章寫得不錯,把戍邊近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都記了下來,他改了幾處過於誇張的溢美之辭,正欲交給華小欖請石匠鐫刻,可現在改了主意:潘鼎新離開南關時,留給他的信封裡不正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嗎?
華小欖輕輕走近:&ldo;大帥,碑文改好了吧?&rdo;
&ldo;沒有必要了,就這樣空著,是是非非,留待後人評說吧!&rdo;蘇元春看他一眼,道,&ldo;這幾天各卡隘均有稟報,說我即將離開的訊息傳開後,會黨遊匪蠢蠢欲動,法軍也以保護邊防為藉口,派遣重兵接近邊境。這件事不能視若無睹,你立即以我的名義通報各營,必須嚴加戒備,不使會黨遊匪和法夷有可乘之機;同時照會法方,我只是例行朝覲,一旦邊境有事,還會再回來。這幾天我要到水口、板煙辭祖,家裡的事你替我照看一下,有什麼情況隨時稟報。&rdo;
華小欖一一答應。
蘇元春又問:&ldo;聽說有幾位師爺另謀高就了?&rdo;
華小欖委婉地說:&ldo;他們在邊防久了,想換換環境。&rdo;
&ldo;樹倒猢猻散啊!&rdo;蘇元春嘆了口氣,&ldo;請你代我謝謝他們,想走的都送他們走吧,至於盤纏,儘可能多給一些。人生幾十年,能在邊防共事一場,也是前世修來的緣份。&rdo;
&ldo;那是。大帥如果沒有別的吩咐,在下先走了。&rdo;華小欖不忍聽到這些&ldo;其言也善&rdo;的話,告辭離去。
吃完午飯,蘇元春帶著一營親兵策馬急馳,沿著邊境軍路來到水口鎮外的蘇保德衣冠墓。
這座權當界碑的墳塋靜臥在邊境的荒草叢中,碑上鐫有朝廷追封蘇保德為光祿大夫的詔書和李鴻章親筆題寫的&ldo;恩賞卹典&rdo;、&ldo;三代榮封&rdo;幾個大字,兩側刻著李鴻章撰寫的墓聯:
久聞哲嗣最思親,即此時威懾四夷,胥遵遺訓;
難得書生能報國,荷當代榮封一品,足慰忠魂。
蘇元春眼含熱淚跪在墳前,喃喃祝道:&ldo;孩兒不孝,把父親獨自留在邊關……先父在天有靈,保佑我大清國土不受外敵侵凌,保佑邊境黎民百姓永享太平……&rdo;
第一百三十二章 標下願效死力
短短几天時間,蘇元春在邊境三關、金龍峒、大小連城、萬人墳和陳勇烈祠等地方走了一遍。德仔再不曉事,見他心情沉重,與上次赴京時喜氣洋洋躊躇滿志的神情大不一樣,也知道事情不好,偷偷問董喬:&ldo;進京是好事呀,蘇宮保這段時間怎麼了,象有誰借米還糠似的?&rdo;
董喬答非所問:&ldo;德仔,如果要你為蘇宮保去死,你願意嗎?&rdo;
&ldo;沒得說的,&rdo;德仔拍著胸膛道,想了想又問,&ldo;這些天總見你同大師爺嘀嘀咕咕的,到底出什麼事了?&rdo;
董喬想了想,貼近他耳邊小聲道:&ldo;有人想搞蘇宮保。&rdo;
德仔跳起來:&ldo;是誰,老子做了他!&rdo;
董喬搖頭道:&ldo;人家勢大得很,你奈不了人家。還記得早年撤兵回國不久,蘇宮保在桂林訓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