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門遠行。先到鎮上搭乘一天一班的長途汽車趕到市內火車站;再進車站購買前往上海的直達火車票,然後在候車室等候火車到來後上火車就做。當火車的轟鳴聲響起後,尹曉一家人駛向了去上海的路途,真正開始了新的生活,躲在在尹爸懷裡的尹曉還是很滿意的。雖然以後的路都是未知了,但老爸老媽的命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只要他們一家還在努力奮鬥,以後的生活就應該不會太差,畢竟幸福還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而且,她並沒求大富大貴,只要小富即安就好!就算微小的歷史年輪再變,它都沒有辦法脫離一個衍變的正常軌跡,就算有小的變化發生,它們還是都得按大的歷程來進化。世界是要前進的,她的改變的前提都是要好好的活下去。
第一卷 第十四章 上海(一)
這時的火車還是老式的,行進速度實在令尹曉乍舌,比起後世來慢了何止一倍,動車組都還未開通更別說和諧號磁懸浮急速列車了。在車廂行駛過程不時發生的哐當聲中一天兩夜後,尹曉一家到達上海火車站,這時已是他們離家後的第三天。
上海火車站始建於1908年,1909年落成。現上海站建於1987年,由原上海東站改建而成。這個車站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也是上海軌道交通的站名,上海市民通常稱之為“新客站”,以區別老的上海火車站(即老北站)。
火車靠站後,尹爸拿著行李,尹媽一手抱著尹曉,一手拉著尹爸的衣襬防止走散,一家人隨著擁擠的人群步下火車。到上海了啊,這裡已是上海了。擠在川流的人群中,被尹媽抱在懷裡的尹曉看向遠方,雙眼漸漸迷茫無神,陷入前世的回憶中。
上海這個城市對尹曉來說熟悉又陌生,在彷佛已經遙遠的前世,幼時的她未知國家首都在哪裡,便先聽說上海在個城市名了。那時因為家境不好,迫於生活,極為戀家的爸爸無奈的選擇外出打工,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上海這個城市名幾乎貫穿了她的童年記憶。那時的她很幼稚,身為孩子的她就是在聽著過年才回來一趟的爸爸的訴說猜測上海的模樣中漸漸長大的。記得年幼時爸爸曾把她弟弟帶去上海月餘,回來的弟弟胖了一小圈,在弟弟的炫耀中,上海在尹曉年幼的心理與好吃的畫上等號。後來,尹曉大了,上學了,又從書上了解到一個與她年幼時的印象完全不同的上海。不上學後,尹曉外出的第一站還是上海,這樣的經歷讓上海對她來說成了是耳熟能詳的存在,在她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痕跡。然而,身在上海卻沒去仔細瞭解過上海,讓上海對她來說也是陌生的。對於上海這座城市的瞭解,尹曉大都是從書上得來的,因為大腦的變異,她還記得清清楚楚。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的簡稱就由此而來。
在上學期間,最令尹曉覺得好玩的地方就是據說上海的前身其實就是一個低窪貧瘠的小漁村。
當然,這只是傳說。事實上上海建城也是有歷史可追溯的。在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定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