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孫臏——攻心為上策,令敵自授首(第1/3 頁)
孫臏,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人,生年不詳,約活動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是兵法大家孫武(孫子)的後裔。
他的名字“臏”據說是因為受過臏刑(去膝蓋骨的酷刑)而得名,這樁不幸的遭遇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儘管身體殘疾,孫臏卻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邃的戰略思想,成為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軍事戰略家之一。
一 生平概述
1 家族背景與早年生活
孫臏出身于軍事世家,其祖先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塊瑰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孫臏自幼便受到了軍事理論的薰陶,對兵法有著天然的敏感和深刻的理解。
然而,關於他的早年生活,史料記載不多,只知道他與魏國大將龐涓同窗學習兵法。
兩人雖為師兄弟,但龐涓後來因嫉妒孫臏的才華,設計陷害,導致孫臏遭受了臏刑,臉上還被刺字,使其幾乎無法行走。
2 身殘志堅,隱忍待發
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孫臏沒有沉淪,反而更加堅韌不拔。
在身心受到重創之後,他被迫逃往齊國,投奔了齊國的大將軍田忌。
在此期間,孫臏始終保持低調,同時潛心研究兵法,等待時機一展所長。
他的智慧和才能很快得到了田忌的認可,田忌不僅給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援,還經常向他請教軍事策略。
3 馬陵之戰,智勝龐涓
孫臏最為人稱道的軍事成就,莫過於馬陵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他巧妙運用了“減灶誘敵”的計策,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士氣低落、士兵大量逃亡,從而引誘魏軍深入追擊。
當魏軍進入齊軍預設的埋伏圈時,孫臏利用地形優勢,夜襲魏軍,最終在馬陵道全殲魏軍,龐涓自殺身亡。
這場戰役不僅展示了孫臏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徹底粉碎了魏國稱霸中原的野心,鞏固了齊國的地位。
4 孫臏兵法
除了實戰上的輝煌成就,孫臏還留下了重要的軍事理論著作——《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
雖然該書的真偽及確切成書時間在學術界存在爭議,但書中所蘊含的軍事思想無疑是對《孫子兵法》的繼承與發展。
《孫臏兵法》強調“攻心為上”,重視心理戰術和謀略的運用,以及靈活應變的戰術安排,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結
孫臏的一生,是充滿坎坷與榮耀的傳奇。
他以殘疾之身,憑藉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在戰國亂世中書寫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孫臏的故事激勵著後人,無論遭遇何種逆境,只要堅持信念,就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我價值。
他的軍事思想和實踐,至今仍被廣泛研究和借鑑,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
二 主要功績
孫臏的主要功績集中在軍事指揮和軍事理論兩大領域。
他的智慧和策略不僅在實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而且對後世軍事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 軍事指揮的輝煌成就
1 桂陵之戰
在桂陵之戰中,孫臏首次展現了他的軍事天才。
公元前354年,魏國大舉進攻趙國,圍困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
孫臏提出“批亢搗虛”之計,不去直接解救被圍的邯鄲,而是直取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迫使魏軍回撤。
在魏軍回師途中,孫臏又利用地形優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