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5 頁)
。”
“咦?這一首《秋詞》寫秋的,不正是我們縣試的詩賦考題範圍麼?”
……
這些案首童生,可以說已經算是吳國這一屆童生的精銳,一縣案首,沒有誰不是恃才自傲的。甚至,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在縣試詩賦卷都寫出了出縣之詩。但是,卻沒有一人能夠寫出達府的詩詞來,就算是那林萬經也差那麼一點。
畢竟,達府的詩詞已經足以得到萬里長城的承認,可以化作聖磚永鎮萬里長城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有人一邊看著,一邊忍不住將整首詩充滿感情地朗誦了出來,一邊誦讀著,智竅當中竟然升起了一縷清明樂觀豁達之氣,這就是鳴州大作能夠帶來給人的思想情緒影響。
“好!這詩妙……”
“詩詞寫秋從來都是悲寂寥,沒想到竟然有人能夠讓秋天的爽朗豁達如此淋漓盡致……”
……
一眾案首不住地點頭稱讚,甚至悟性高的如林萬經幾人,智竅中思想火光爍爍,沒有開闢出智海的智竅內,思想竟然又精深了幾分。
不論是詩詞或者是文賦,甚至是一些歌謠和畫作,都是作者思想呈現的一個載體罷了。一首鳴州之詩,對於看不懂其中含義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堆字詞堆砌而成的。但是真正能夠讀懂作者詩詞寓意的,卻能夠從詞句中看出景,從景中看出情來,再從情裡看出道……
這便是思想的偉大之處,思想無影無形,卻可以任何形式存在和傳遞。
秋景、晴空、白鶴、碧霄這些都是景,悲、寂寥到勝春朝的喜色,這些是情。寓情於景,這是詩歌的通用手法,而徹底隱藏在情背後的卻是一種“樂觀豁達之道”。所以,詩詞文章無外乎這三層含義,但是真正能夠一眼直視便看到其中的道,卻是極為難得的,一旦領悟了詩詞中所表達的道,自然能夠精深思想,有所感悟。
“蘇林!你這首明明之前是達府之詩,為何如今竟然一躍而成鳴州大作了啊?”
連帶眾人過來的洪離玉都驚訝地叫道,顯然她也是沒有想到,才區區六日,蘇林的《秋詞》就已經晉升到鳴州大作了。
“什麼?這首詩是那蘇林寫的?”
“我還以為是我們國家的哪位大儒寫的呢?”
“難不成,這……這竟然是蘇林在縣試上的詩詞?”
“天吶!縣試的詩詞卷能寫出鳴州大作來,這……九國數千年來也沒有一人啊?”
……
被洪離玉一提醒,眾人才連忙朝著那《秋詞》的作者落款看去,竟然真的是“蘇林”二字。而且,整首詩的字型渾然天成,磅礴大氣,就算說是著名的書法家寫的也不為過。
而這樣的詩,這樣的字,竟然都是出自蘇林的手筆。如果說蘇林之前辯駁聖言的解釋錯誤,還讓他們覺得有一絲取巧的成分在的話,此時此刻,在如此豁達樂觀之詩,如此磅礴大氣之字的震撼之下,所有人……無話可說,唯有震驚,唯有發自內心的欽佩。
這些人都是天之驕子,都是從小被視為天才的儒士,驕傲之心和不服之心比起普通儒士都更甚。但是,現在真正見識到蘇林深藏不漏的實力之後,根本沒有辦法再嫉妒、眼紅和中傷了。
心悅誠服,在絕對的優勢和才華之下,連同林萬經在內的所有案首童生,齊齊向蘇林拜了一下,拱手道歉。
“蘇公子大才,是我等有眼識珠。反而因為蘇公子的出生而對您有成見!”
“看來那翰林冉子成的《富貴貧賤論》當真是沒有道理可言,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即便是像蘇公子這樣只是秀才之子的出生,比起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