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頁)
?”
“你不是在籌備《黃金大劫案》嗎,有空閒?”
“《黃金大劫案》都籌備半年多了,現在劇本已經做好了,不過現在我還不想拍攝,感覺自己沒調整好狀態。這不是一聽說你要做紀錄片,我就毛遂自薦了。”
“那行啊,我正不知道該找誰呢,你算一個。”
最終,剩下的兩位導演,請來的是央視專門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任長箴和胡迎迎。這樣,總導演萬小虎,七位分集導演,再加上香港美食專欄顧問蔡瀾,魔都美食專欄顧問沈宏非,一個紀錄片的劇組雛形初現。
幾位分集導演中,寧皓名氣最大,同時擔任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執行總導演,負責籌備具體的工作。
二月底開始籌備,三月初就選好了所有的劇組工作人員。
然後在京城召開了劇組會議。
商議每一集的製作方式和內容,來一場徹底的頭腦風暴。
“我覺得在總導演提出的七個主題上,延伸下去深挖掘下去即可。”
“每一集的故事既要零碎,又要有牽連,而且不能出現拖沓,也不能過度煽情。”
“對,必須做到一個相對來說更為中立客觀的角度。”
“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素材都多拍一點,我們這裡涉及到了chun夏秋冬,一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拍攝,很多時候與其閒著,不如就多拍一些素材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提議不錯,應該更擴大一下,不能僅僅著眼於這一部紀錄片,一旦成功了,我們還要拍第二季第三季!”
“拍攝的時候應該保密,我們不能對外宣傳我們是製作《舌尖上的中國》,保持一個神秘感,也讓老百姓不防備我們。誰要拍一道菜,自己先嚐味道,不好吃的不能推薦!”
“這個應該有。”
隨事業的擴充套件,萬小虎越來越青睞“頭腦風暴”這種創作方式,讓集體研討來彌補個人的有限jing力。尤其是在他還擁有未來的記憶情況下,稍稍點撥一下,眾人的激情就被調動起來,無數的構思出爐。
很快,《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七集主題,就大致出爐了。
第1集《自然的饋贈》,由寧皓執導,主要講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xing的自然景觀,土地上、河流中、大海上,生長著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的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穿越四季,採集,撿拾,挖掘,捕撈。
第2集《主食的故事》,由任長箴執導,主要介紹各地的主食。
第3集《轉化的靈感》,由劉洋執導,主要介紹食材的製作。
第4集《時間的味道》,由程耳執導,主要介紹食物的儲存。
第5集《廚房的秘密》,由陸劍青執導,主要介紹如何在廚房做出中國人的菜餚。
第6集《五味的調和》,由烏爾善執導,主要介紹甜鹹酸辣鮮在中國菜餚中的運用。
第7集《我們的田野》,由胡迎迎執導,主要講述,餐桌上的那些食材,是如何被人類以各種方式培育出來。
主題確定之後,就是細節的文案工作,這就需要分級導演看大量有關該主題的書、調查、並寫劇本,然後再是調研每一集需要介紹什麼食物,最後就是確定好方案,前去尋找可以拍攝的人和物。
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敘事結構很多都參考了一部著作《慢食運動》,可惜這本書是2010年才出版發行,所以敘事結構上,就需要萬小虎手把手的交代了。
“我們不說單個的美食,也不說單個的人,我們要說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譬如第一集《自然的饋贈》,寧皓你要去雲南拍攝松茸這種食材,我就希望你不要著眼於什麼是松茸,而是著眼於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