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必然的誕生(第1/4 頁)
這樣有賺頭的生意,不能讓毫無根基的小姑娘做了去——鄭天龍的這句話,和範十三娘把她的養生藥丸子賣到十文一枚一樣,都是讓人不舒服,而在此時又很合理的事情。這是一個鹽鐵專營的年代,幾千年來,朝廷一直都在介入民間的生意,養生成藥這麼有賺頭,前景這麼好,不行,這生意不能由你一家獨大,我官府要在你家入股,或者更直接一點,我官府要沒收了你家的生意,只給你們一些小小的官職作為補償,這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覺得不合理?那你去告官啊——《賣炭翁》的故事,可不只是賣炭翁而已,單個的商戶在朝廷面前是沒有招架之力的,就說敏朝那裡,前幾年國庫空虛,以九千歲為首的閹黨,開始盯著富商找事,哪怕是身價鉅萬,被閹黨盯上,也是動輒家破人亡。在這個時代,財為勢之餘,通俗地說,你能賺多少錢,是由你的靠山有多大決定的。
生意做的越大,找的靠山腿就要越粗,如果只是走街串巷的貨郎,又或者是一個小鋪面的掌櫃,那你和衙門中的吏目交好,便可以安穩做生意了,也沒得人來謀奪你的那點家產。但若你是一縣首富,那你最好祈禱自己的親戚中有人考過舉人,自家是本地大族,足以庇護你的生意。
如果你是範十三娘這樣,一出手就造成全境流行風尚,聚斂了令上層都心動的財富,順便開啟了一個極有前景的新行業的話……那麼在敏朝,這門生意迅速地就會成為某個達官貴人的專營,很可能被皇帝歸入皇莊,又或者成為朝廷的‘專利’,專利最開始的意思,便是‘此行之利,由我所專’,他人是不能前來染指的,在封建社會,你要賺錢,首先要具備的是相應的權力和身份。
這樣的氛圍,客觀上一定是會抑制商業的發展,商人最大的追求,便從無限的利潤,轉為無限的權力。謝雙瑤穿越之後,就有深深的感覺,在封建社會,皇權是無所不在的,商人必然會感到極深的壓抑感,也急於擺脫自己的身份。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有許多來自於制度的漏洞,但又時常被制度本身蠻橫地搶劫。
這樣的情況,是需要去驚奇的事情嗎?不是的,在如今的世界上,這就是通行的道理,擁有權力的統治者,甚至連理由都不需要,便可以對被統治者進行公然的掠奪。全世界都是這樣子的——除了買活軍這裡。
買活軍這裡,之所以吸引全世界的商人,哪怕是被他們從雞籠島趕跑的荷蘭人,都還來和他們做生意,便是因為買活軍的規矩非常的完善,沒有什麼漏洞可鑽,而且,他們也一向很守信用,很遵守自己的規則。
因為這一點,儘管買活軍的港口也有非常嚴厲的規矩,也經常吊死人,甚至於缺少對水手來說有極大吸引力的風俗業,讓他們甚至沒了上岸的動力,但船主們還是勤勤懇懇地在買活軍的港口中四處停泊。
他們也非常積極地閱讀買活軍的報紙,對於廣告那一欄,哪怕是海外的商人,也要讓通譯仔細地解讀著其中的商業資訊,買活軍的官府,一發布求購資訊,他們就立刻去搜求其物,前來販賣,絲毫也不擔心官府會翻臉不認人。這一切,都是因為買活軍的官府,透過幾年來的行動,在商人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信譽。
可以說,外來的商人,在買活軍這裡,對商業環境的感受是很良好的,他們和官府的關係也很不錯,商人們來過幾次,學懂了規矩之後,大體都能遵守,他們也非常熱衷崇拜謝六姐,並且還有些商人自發地在家鄉散佈著六姐信仰,還有買活軍的教材。
這一切,全因為他們感到買活軍並不歧視商人,也不欺負他們——直到有了買活軍的‘不欺負’,他們才能感受到,在原來的環境中,他們所一直承受的歧視,其實是一種苛待。
但,這是外來的商人,買活軍把他們當成了通往他們家鄉的觸角,也的確是因為結交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