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黃、王、吳茶會船也不太好坐……(第3/5 頁)
活軍網羅去,他便擁有如先機,又是心明眼亮之輩,早早便闔家投靠,待到將來六姐取得天下之後,這一門想興旺都難!
雖在舟旅之中,便多加深談,但二人都覺得彼頗為投緣,當下便憑欄共立,閒談起來,黃大人是最關心諸暨一帶的收,他自從聽謝六姐說,小冰河期至少要維持五十年,便對氣溫非常著緊,但令人無奈的是,王大璫顯覺得這種有什麼好在信裡談的必要,而黃太太通農,住在城中,對鄉下收知道得有限。
“今年的日子是格外難過的!”
王老爺一家的搬遷和今年的氣候有關,他們本來只是想等牛痘發明之後,輪流派人到買活軍治下小住一段時日——種痘之外,要給買活軍做工來付疫苗的錢。“這是他們的規矩,除活死人以外,但凡五歲以,都要自己為買活軍做活買苗,旁人幫著付錢是無用的。”
這是想方設法要增加轄人口,而且是那些人脈廣泛,能在外收到訊息,有決策,有財能夠自行遷徙的高質量人口,黃大人聽,是心一,說道,“那王兄可要早些自學掃盲教材,他們那裡若是透過考試,工錢便是高的。”
“早讀到《微積分》!”這可就搔到王老爺的癢處,他一拍大腿,頓時就訴說起來,好一陣子才又說起諸暨。“今年十月就下雪,有些人家的晚稻都沒來得及收,總之,現在雙季稻是絕對種得,只能種早稻。是以糧價每年都更貴——糧價貴,萬物騰貴,許多小織戶今年都家破人亡,鄉里眼見得就亂起來,許多人都要背井離鄉去討生活。”
小織戶扛得住糧價漲,卻扛住跟糧價一起漲起來的物價。這就難怪有許多女童被賣給買活軍,在諸暨那一帶,溺女的風俗是較為淡化的,因為本人家很多都是織戶,養女兒的期望收益要高得多——在江西和福建,農戶溺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女人乾重活,而輕活又有媳婦做,一個十四五歲的姑娘,若是家裡置辦起嫁妝,只能留在家裡,又沒有什麼活非得她們做,形對糧食的浪費。而哪怕就是幾十斤的糧食,在農戶家來看,是高得承受起的負擔。
而在諸暨,十四五歲的姑娘,出門時的嫁妝是必準備太多的,而且她們從十歲起便可以織布賺錢,自己能賺到自己的口糧,這就是什麼很重的負擔。因紡織業發達的方,女人的數量就多得多,待到天氣轉冷,紡織業受農業的影響陷入低迷時,為尋找一條活路,這些女孩子們便被賣給買活軍——四五個姑娘裡,賣一個,就能度過一年的關口,倘若明年實在過下去,那麼便闔家一起投買活軍,自賣自身,是一條出路。
這一次船的許多家庭,就是走在這條路,他們去年春天幾乎都和買活軍做過交易,在當時是存在著一些疑問的,害怕買活軍食言,把孩子帶回去並非是真正做活,而是做些好的用場。但等到去年冬天買活軍再來的時候,這樣的疑惑便被消除,被買走的女孩兒們很多都給家人帶信,歪歪扭扭寫著白字,有些參雜著‘拼音’,她們說自己在買活軍這裡吃得好,住得好,認很多字,給家裡捎帶一些東西——多數是廉價的糖果,並問家裡人的好。
被賣幫人數錢,給賣她的人捎東西,這在時是一件很常見的,因為的確有許多人口買賣是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被促的,如果賣,大家都要餓死,賣雙方都有那麼一點活路。這些女孩兒們在世道沒有這樣壞之前,和家裡的相處是很和睦的,因她們中有許多人都很惦記著家裡的弟弟妹妹,有父親母親,希望著將來有能重見的一天。
這樣的信件是無法偽造的,其中有許多都是自家人才知道的小,對家裡老牛的關切,對於平日裡疼愛她的舅舅和嬸母的惦記……前年的冬天就很好過,才有這些買賣,而去年冬天,當這些信件到達家鄉之後,引起的效果是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很多前年賣女兒的織戶家庭,決定闔家去買活軍治下團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