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另有四人與宗治同行:出家的胞兄月清和一名驗屍官,一名小廝,一個為剖腹者割首級的人。秀吉陣中劃出一條驗屍船,驗屍官是尾張小牧山獵戶出身的堀尾茂助。茂助恭敬地向宗治寒暄過後,把秀吉贈送的酒菜移到對方船上:
&ldo;小人不才,願為將軍把盞!&rdo;
茂助由船舷探出身,滿斟一杯為宗治餞行,宗治今生的最後一次宴席開始了。不過多時,宗治站起身,開啟白色摺扇,舞一回&ldo;誓願寺&rdo;舞。舞罷,一甩上衣,袒露出胸脯在人工湖長堤和各個山頭上的羽柴軍的注目下,高松城主坦然地走向死亡。場面如此之大,在日本自殺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宗治本人似乎也有這種感覺,他在絕命詩中寫道:
今日蕩舟辭世去,
武士清名遺高松。
宗治執刀刺入腹中,背後寒光一閃,人頭向前滾下。為讓主人死得更加壯烈,月清等四人先後自殺,隨宗治而去。沒有人強迫他們,他們非要去死,以死來表達自己的忠烈,表示武士的節操。
秀吉來到蛙鼻中軍大營的水邊,坐在軍凳上凝目眺望著湖心,他比別人更欣賞這種美。每當有人死去,他總是啜泣不已。
可是自殺的場面剛一結束,秀吉立刻揚起手,命令道:
&ldo;吶喊!&rdo;
必須讓全軍齊聲歡呼,以證明羽柴軍確實獲得了勝利。守衛在大堤和各個山頭的諸路人馬聽到中軍的吶喊,更不甘落後,數萬人的喊聲響徹雲霄,震撼著大地。毛利軍看不見宗治剖腹的情景,聽到羽柴軍吶喊,才知道宗治已死,全軍默然寂靜無聲。
秀吉當即召見毛利家的使臣惠瓊,說:
&ldo;宗治將軍的死,為我們作了臉。因此,本帥作出讓步,不要五國,山陰可以伯耆的人橋川為界。山陰以備中的河岸為界。織田家並無奢望,僅此足矣!&rdo;
備後仍歸毛利所有,羽柴如此大度,惠瓊喜出望外,急忙返回本陣,報知毛利氏,毛利自然沒有異議。為迅速確立這一議案,匆匆換過和約,把人質送給秀吉,六月四日下午三時許,協議正式生效。下一步是如何撤兵?這是留給秀吉的最大難題。
本能寺事變,除官兵衛外,秀吉一直沒有告訴自己的部下和同僚。此刻,秀吉把眾將召集在一起說:
&ldo;右大臣溘世!&rdo;
秀吉敘說了一切。眾將震驚,彷彿忘記了呼吸,矬子不詢眾人作何感想,當即傳令。
&ldo;片刻不得耽擱,立即拔寨退兵。只要人馬還有口氣,就要拼命後撤,不得有誤!&rdo;
但是白天急行,會遭到毛利軍的懷疑。因此,日落之前,要旗幟井然,步伐整齊,緩緩而行,等到太陽一落,馬上捲走旗幟,全軍跑步,不分晝夜地往回趕,在跨進疆界之前,不許把事變的訊息透漏給士兵。眼下的敵人是明智光秀……
&ldo;諸位記下了?&rdo;
秀吉的聲音很低,幾乎聽不見。格外壓低的聲音愈發刺激了眾人的神經,一張張面孔失去了血色,蒼白的臉上閃爍著油光光的汗珠,秀吉繼續說道:&ldo;大家暫且進入播州姬路城。有關討伐光秀一事,本帥在姬路另有吩咐。&rdo;
&ldo;諸位可明白?&rdo;
秀吉再次叮嚀問道,此次事變,無異於天崩地裂。
&ldo;請眾將豁出一死,勿求貪生!&rdo;
秀吉確定了撤退的順序。宇喜多秀家領萬餘人先撤,秀家年幼,最先逃走是無可非議的。最難的角色是統領殿軍的大將,需要精明練達的人充當。毛利迫來時,要見機行事,為使大隊人馬逃走,有時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