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李唐(第1/2 頁)
中單、大裘、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這便是天子十二服中,最威嚴笨重的大裘冕。
李承乾站立敞車,左右太監攙扶,前有持戈將軍千人,後亦有千人隨行,撐傘搭蓋。
先祭天,後祭祖,再臨太極殿,百官分站廣場左右。
黃土鋪路,白玉為階,李承乾一人,從承天門,一步一步,登上太極殿。
轉身剎那,冕珠搖曳,晃得眼前朦朧,文武百官持戈之士,天地間的每一個人,都在此時俯首稱臣,敬畏的喝著萬歲。
山呼海嘯,振聾發聵,縱使所有人都匍匐在腳下,李承乾也沒有很激動,他眺望著遠方,天高地闊,極盡平坦,身後大殿,亦是空空蕩蕩,唯有那孤零零的御座,金光閃閃。
前無託,後無乘,今日後,執牛耳,受盡天下人的供奉,享盡天下人的孤獨。
這便是天子,上天之子,不與凡人,志同道合者,唯有天地,故而,君王多寡。
冕珠再晃動起來,李承乾走進殿中,御座很硬,當他坐下,也是情不自禁的扭扭腰。
隨著文武群臣入內,李承乾頒佈了帝王生涯的首封詔令。
先為李世民上廟號,太宗,再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而後,就是改元,他將年號定為永熙,永,意為長久,久遠,熙,意為光明興盛。
朱雀門外,數千精騎四散而去,他們將往天下各處,將新君繼位改元永熙的訊息,傳達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鐵蹄破霜冬意濃,萬里江山入畫中,隨著陣陣馬蹄,屬於李承乾的時代,拉開大幕。
景國的都城,為望安,是李道宗親自取的名字,既有遠望長安之意,也有盼望安寧之期。
王宮左右,各有座七進大院,一面住的李泰,一面住著李治,李道宗對這兩個侄子很照顧,盡其所能的提供優渥條件,也沒有完全限制他們的自由,只要不出王城就好。
對於永熙這個年號,李泰嗤之以鼻,他盤腿坐著,一邊扎著手中小人,一邊罵罵咧咧的。
李治沒什麼反應,自來到景國,他就很平靜,深居簡出,從早到晚,以書為伴。
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只有李小九自己清楚,他尚年輕,來日方長...
薛仁貴在泉州待了多年,碼頭的船一日比一日多,大唐也有了成建制的水師。
李承乾在兩儀殿中,攤開精心繪製的輿圖,手指輕點了下形似蟲子,盤亙在海上的那座小島,一艘艘戰艦便揚帆起航,向著天子指引的方向殺去。
倭人是憤怒的,也是不解的,他們對大唐,一直很恭敬,這些年不斷地派遣遣唐使,學習大唐的禮儀,風俗,文化,自願成為受冊封的藩國,就是李承乾登基之時,他們也不辭辛勞,漂洋過海的來恭賀,自問,是沒有不敬失禮之處的,大唐為什麼突然要打他們。
在倭人們還糾結在這個問題上時,薛仁貴已帶著三萬精兵下船,他們直向著倭人的王都千鳥城殺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將王室貴族一網打盡。
然後,唐軍化整為零,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搜捕,將倭人們聚集起來,帶著他們來到一座山前。
這座山,不算很高,石頭,也不算很硬,幾鎬子下去,就能敲下泛著銀光的礦石。
貨幣,是經濟的靈魂,眼下大唐最大瓶頸,即是貨幣流通量不足,錢財,都聚集在達官貴人手中,百姓被迫只能採取財物並行的交易方式。
物,又是從貴族商人手中獲取,這在無形之中,又是一種剝削,同時,財源的不充沛,使得稅收也會陷入瓶頸。
銀礦,大唐境內也有很多,但不是在深山老林中,就是深埋於底下,易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