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淮河畔,說書的女先生(第2/2 頁)
樣以來,對文字學習的時間大大減少,更多的時間可以學習其他知識。
對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無疑是天翻地覆的,
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情能夠極大地提高朱元璋的工作效率,朱元璋還算是支援的。
至於儒學大家,世家大族,對可能因此無法進行知識壟斷的恐懼?
還是等朱元璋死以後,再反攻倒算吧。
周易輕輕揉了揉眉毛,對於他來說,時間有很多,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穩健行事,徐徐圖之,不需要急於一時。
抱一抱朱元璋的大腿,在開啟民智這件事情上走出一小步,不丟人,
對了,四大名著……
周易想到了會在歷史上這個階段會出現的四大名著其中的兩本: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和周易穿越的年代不同,一般一個小說就是一個小說家在書房中想出來的。
在明初這個時代,大多數小說不過是流傳許久的故事的集合。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作品,在一定意義上都可以稱為集體作品。
既然施耐庵、羅貫中可以把市面上的作品整合一下,整體發表。
在穿越之前圖書館裡當管理員,閱讀並寫作過一些小說的周易,自認為也能將這個時代的小說整理的非常好看。
雖然距離著《四大名著》可能差些意思,但也不會相差太多,至少在這個時代“流行”,還是有信心做到的。
不如便把市面上的流行的評書集合起來,在宋師兄的書肆裡面刻好雕版,印刷發行天下。
甚至可以找些落魄畫師,繪製印刷精美,有插畫的《三國》、《水滸》。
周易越想越覺得這個生意值得做。
一方面兒從公文入手,在行政體系中推廣白話文,最好把白話文的寫作,納入到科舉考試的科目中;
另一方面兒從俗文學的小說入手,讓大部分文人能夠接受白話小說。
若是能夠也讓一些不識字的人,因為看小說,認識幾個字,那就更好了。
周易打定了主意,在白紙上用抽象的符號記錄下來,大大方方地放在了書櫃之中,又小心翼翼地做了暗記。
既然如此……
找尋什麼小說,在現在最是流行,變成了當下最要緊的事情之一。
調查市場嘛……那便先探尋一下勾欄裡面流行的書目。
那麼,這幾日。
便要去拜訪一下,秦淮河畔,說書的女先生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