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單向透明藍方勝定,資訊作戰紅方難堪(第1/2 頁)
次日,紅藍雙方均行軍到位。 若非早有規定,朱海鵬準備在紅方行軍過程中就予以打擊。 這個方案只好作罷。但演習後仍然對張大彪說明了這一想法。張大彪對這一想法予以肯定。提醒各部隊行軍期間如何注意安全。 之後又進行了幾次拉動演習,補上了這個漏洞。 範英明一臉凝重地對沈泉說道:“沈團長,咱們是進攻方;藍方是防守方,但是雙方人數相等。這仗不好打啊。” “他們也有劣勢:他們必須要固守5個高地,就必須在這5個地方安排人馬;而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發起攻擊。也就是說,他這5個高地的人馬,必須硬扛我方重炮轟擊。”沈泉分析道。 範英明搖了搖頭道:“我們每方手裡有21個營,其中合成營9個。這5個高地,他只要1個營就夠了。他絕對不會放太多人在上面。剩下的20個營,他會用在哪裡呢?” 沈泉點了點頭,為什麼自己和王懷寶都是從獨立團而來的老人,而範英明、朱海鵬都是後來提拔的,這次演習卻讓他們兩個當總指揮,而自己和王懷寶都是副手。 這就是答案了,範英明確實考慮問題要比自己更深入透徹。而朱海鵬,思路天馬行空是出了名的,和旅長以前的作風相近。 “以朱海鵬不拘一格的作風來說,我猜他或者對我們指揮部下手;或者對我們的後勤保障系統下手。”沈泉說道。 “這次規定了不能用特種兵滲透,應該我們指揮部是安全的。 用步兵突襲的話,人少了不管用;如果他動用十幾個營撲過來,那就沒什麼秘密可言了。到時候我們成了主場作戰,對他不利。他應該不會突襲我們指揮部。 這麼來看的話,他打擊我們後勤保障系統的可能性大一些。” “可是也不對呀。這次演習一共才3天,戰士們隨身帶的給養就差不多夠了。”沈泉質疑道。 突然沈泉想到了什麼,和範英明異口同聲道:“炮兵!” 這次演習,雙方都可以呼叫遠端炮火支援,也就是說雙方炮兵是一樣的。 不同於和鬼子交戰,我方是155榴彈炮,而鬼子是92步兵炮。 那個時候可以遠端炮兵就待在一個地方不動,派少部分步兵保護。炮彈儲備豐富,很難把炮彈用完。 但此時你開炮後,對方馬上就能用炮兵雷達計算出你的炮所在位置,接著就會受到對方遠端炮火還擊。所以需要開幾炮就馬上轉移。 這個時間大概是8分鐘。 也就是說自從火炮到達這個位置開始,到離開這個位置,不要超過8分鐘。否則挨對方炮彈的機率會大增。 在不斷轉移中,就不可能拖著一個軍火庫跑。 那麼就需要持續不斷的物資供應。 “那咱們就等戰鬥打響,馬上嚮導調部詢問我們的物資運輸路線。推測他們可能的穿插路線,尋找合適位置設伏。另外,我們也可以打擊他們的運輸車隊。”範英明定下了方案。 與此同時,朱海鵬的藍軍也進行了同樣的分析。 但是朱海鵬認為:紅方副總指揮沈泉原先就是幹炮兵的。雖然後來當了合成團團長,也肯定對炮兵保持著足夠的興趣。 那麼他肯定熟知炮兵的特點。絕對會在運輸路線上做好充分的防範。 所以,朱海鵬並沒有想要偷襲紅方運輸隊。 而是有了一個範英明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方案。使得紅方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極端被動的境地。 晚8時整,張大彪透過特別電話,同時向雙方下達了演習開始的命令。 “報告,紅方詢問紅方炮兵團補給線路。” “可以告知。”張大彪答道。 “紅方,你們炮兵團的補給線路是從某某地經某某地到某某地。何時運送物資由你方決定。” “紅方收到。” 演習剛剛開始,雙方均放飛了多架無人機。 “命令1團1營、2營趕往14號區域,在峽谷兩側設伏;1團3營等藍方進入峽谷後,截斷其退路。命令3團1營向1號高地搜尋前進,到達目的地後發起試探進攻。無人機重點偵察14號區域至5號高地之間平緩地帶。並偵察1至5號高地坑道位置。”範英明下達了一連串命令。 演習開始後,藍方除了放飛了多架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