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早在淮海戰役發起前的11月3日,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曾在一份回復陳毅、並告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提到&ldo;先斷截徐、宿間鐵路&rdo;,電報說:&ldo;蔣匪重兵守徐州,其補給線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斷,故令孫元良兵團到宿縣(今已全到),邱、劉兩敵亦有如陳鄧所料之趨勢。只要不是重大不利之變化,陳、鄧主力似應力求首先斷截徐、宿間鐵路,造成隔斷孫兵團、會攻徐州之形勢,亦即從我軍會戰重點之西南面斬斷敵人中樞方法,收效極大。蓋如此,則不僅孫兵團可能北援,便於我在運動中給予殲擊,即邱兵團亦可能被迫南顧,減輕其東援對我之壓力,對整個戰役幫助較大,請陳、鄧切實考慮,機斷行事。&rdo;
淮海戰役第一功臣(上)(9)
這份電報雖然提到&ldo;先斷截徐、宿間鐵路&rdo;,但劉伯承首先沒有明確要求中原野戰軍攻佔特別是守住宿縣;其次沒有明確提出將徐州國民黨主力抑留,不使其南撤;再次也沒有明確華東野戰軍在殲滅黃百韜後不要按原計劃轉向兩淮。顯然,他此時的建議,尚不是進行南線戰略決戰也就是&ldo;大淮海&rdo;的實際設想。
上述過程表明,粟裕對淮海戰役的首要貢獻,是提供了南線決戰的戰略構想和戰略建議,從&ldo;子養電&rdo;到&ldo;齊辰電&rdo;,在由戰略進攻發展為戰略決戰過程中,在由&ldo;小淮海&rdo;發展為&ldo;大淮海&rdo;的關鍵時節,粟裕都提出了關鍵性的建議,對中央軍委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充分表明了粟裕高瞻遠矚、未雨綢繆、謀深計遠、把握戰機、運籌帷幄的軍事戰略家的雄才大略。
淮海戰役第一功臣(下)(1)
一、機斷專行,提前兩天發起戰役。徐州&ldo;剿總&rdo;驚嘆:&ldo;未料行動這樣迅速!&rdo;悍將黃百韜終於找到了歸宿。
粟裕是獲得中央軍委&ldo;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rdo;1高度評價的將領。淮海戰役中,他的大兵團作戰指揮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對奪取戰役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向中央軍委建議舉行淮海戰役並獲得批准後,粟裕於10月5日至24日在其主持召開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期間,曾連續3次召開作戰會議,討論和制定淮海戰役作戰方案,並進行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
準備基本就緒之後,粟裕於10月23日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的名義下達淮海戰役預備命令,決定集中華東野戰軍全軍38萬人馬(含歸華東野戰軍指揮的原中原野戰軍11縱),分東路、中路、西路、徐州西北一路四路進兵。
這一詳盡的戰役方案,旨在首先殲滅黃百韜兵團,並求殲馮治安一部或大部,然後視情況發展進擊淮陰、淮安、高郵、寶應及新安鎮、海州,或再殲由徐州東援之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一部或大部,乘勝擴大戰果,西進津浦,南逼長江,摧垮國民黨軍的防禦體系,迫使其完全轉入防禦。
同日5時,十分關注淮海前線戰事的毛澤東致電粟裕等人,指示:&ldo;請粟譚在濟南不要留太久,濟南方面一切問題交漱石處理。粟譚速赴南線指揮,以便按預定時間發起戰鬥。&rdo;210月30日,毛澤東再次電示饒漱石、粟裕等人:&ldo;你們後方各事如有未處理完備者,宜交適當之同志去處理,以便粟譚專心指揮作戰&rdo;,&ldo;望你們精心組織這一偉大的戰役。&rdo;3這表明,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將淮海戰役的戰役指揮重任交給了粟裕。
此前,徐州&ldo;剿總&rdo;劉峙集團開始收縮兵力,至10月底,其4個兵團、4個綏靖區、25個軍,約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