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此後,為增強自身的實力,與明王朝進行對抗,王直開始大規模地招集各種亡命之徒。杭州虎跑寺明山和尚徐海、日本薩摩島主弟書記陳東和剽悍兇猛的無賴葉明(又稱葉麻、麻葉。)等,皆被王直招至麾下,作為首領。王直不僅招集國內亡命之徒,而且還斥巨資勾結日本真倭門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為之羽翼。嘉靖三十一年(1552),王直吞併了廣東海盜首領陳思盼。二月,王直傳令倭寇突入定海關,移泊金塘之烈港。由於該處距定海水路程僅有數十里,以至遠近&ldo;亡命之徒日益附之。由是,倭船遍海為患。&rdo;(《籌海圖編》卷5)四月,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還與王直等勾結,率&ldo;倭奴萬餘人駕船千餘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處登岸,流劫臺、溫、寧、紹間,攻陷城塞,殺掠居民無數。&rdo;(《明世宗實錄》卷384)從此,王直等海盜集團已經徹底走向了勾引倭寇劫掠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財富和殺戮中國人民的道路。
正如王直被擒後三司集議時所云:&ldo;王直始以射利之心,違明禁而下海,繼忘中華之義,入番國以為奸。勾引倭夷,比年攻劫,海宇震動,東南繹騷。……上有幹乎國策,下遺毒於生靈。惡貫滔天,神人共怒。&rdo;(《倭變事略》)王直&ldo;據薩摩洲之松津浦,僭號曰宋,自稱曰徽王,部署官屬,鹹有名號。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rdo;(田汝成:《王直傳》)至此,王直實際上已經墮落成為祖國東南沿海地區倭患的魁首。因此,明王朝對倭寇及其王直的戰爭,完全是一場抗擊倭寇入侵的正義戰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秋七月,為對付不斷猖獗的倭寇,明朝廷議復設巡視重臣,並以都御史、山東巡撫王忬提督軍務,巡視浙江海道及興化、漳州、泉州等地方。不久,明朝復設巡撫,王忬該任巡撫。由山東赴浙江後,王忬迅速調兵遣將,任命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為心膂,徵集雲南、貴州等處狼、土兵及募溫、臺諸下邑桀黠少年,分隸諸將,佈列瀕海各鎮堡,嚴督防禦。&rdo;次年(1553年)閏三月二十八日,王直糾集福建漳州和廣東海盜,並糾集各路倭夷大舉入寇,連艦百餘艘,蔽海而至。南自台州、寧波、嘉興、湖州,以及蘇州、松江,北至淮北,濱海數千里,同時告警。次日,王直等倭寇攻陷了浙江昌國衛(今浙江象山昌國鄉政府駐地),直到五日後,昌國衛才被俞大猷率軍收復。四月,王直等倭寇自昌國衛潰退之後,又移舟而北,,侵犯蘇州和松江等地,大肆洗劫而去。
此後,以王直、徐海等為首的倭寇海盜集團,不僅對浙江、南直隸沿海瘋狂進行侵犯,而且還對廣東、福建和山東等沿海地區甚至內地肆行劫掠。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幾乎處於一種無處無倭的狀態。可以說,王直已經成為嘉靖時期侵略中國的倭寇的中堅。
二、誘降王直(上)
&ldo;擒賊先擒王&rdo;,不擒王直,則無以滅倭。也就是說,擒斬王直已成為明朝抗倭戰爭能否取得徹底勝利的關鍵。誠如浙江等處總督胡宗憲所云:&ldo;海上賊惟(王)直機警難制,其餘皆鼠子輩,毋足慮。&rdo;(《倭變事略》)&ldo;巨寇王直,實東南亂本&rdo;,(胡桂奇:《胡梅林行實》)&ldo;若能以計致其主帥(即王直‐‐引者注),則眾將自解。&rdo;(萬表:《海寇議前》)
浙江首任巡撫朱紈及其繼任的總督王忬、張經等一味採取武力剿殺的抗倭戰略和措施,觸犯了東南沿海地區的部分官僚、商人和縉紳,其抗倭行動遭到了他們的強烈抵制與反對,因而也招來了殺身之禍。結果不僅未能完成抗倭戰爭的使命,反而使東南倭患愈演愈烈。
嘉靖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