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試點改革(第1/2 頁)
第163章 試點改革
移民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什麼德意志人、波蘭人、魯塞尼亞人、波西米亞人、義大利人、安納托利亞居民等都向瓦拉幾亞移民。
移民越多,那麼文化也就越多。瓦拉幾亞大力提高教師地位,並鼓勵教會傳教,既然他們來到這裡,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和自己的故鄉一刀兩斷了,那麼入鄉隨俗成為了必要的操作。
改信、認識新語言,這是每個新移民都要做的。不然你在這片土地生活不下去,特別是新月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對這兩個打壓可是非常厲害的。
一手拿聖經,一手拿鐵劍,武裝傳教就是好。
東正教可謂是從夾縫中生存,西面天主教,東面新月教,東正教只有巴爾幹和羅斯地區,現在好不容易起來,不好好淨化一下嗎。
傳教士是瓦拉幾亞最忙碌的人了,除了傳教,他們還有教師、醫生等職業,在這個地方,心真累。
還有彼得,不管是軍隊還是內政都忙死他了。但誰讓他是瓦拉幾亞的共治者呢,這不,他又向大公遞交了關於波雅爾會議的改革法案。
具體就是,議會退出日常管理序列,每年只召開一次。在農閒時節,也就是冬季,集中在布庫爾耶什蒂開一個月的會,把重要問題,比如立法和稅收,以及對官員的評估等重要的事情集中解決了。會議結束後,議員們該去哪去哪,其餘11個月,日常事務也會由官方機構處理。
當然,議員們,包括地方的議員們,也有監督地方上的官員們的責任。如果誰在地方上橫徵暴斂,或者橫行不法,議員們有資格直接向監察部門反映情況,請求發起調查。
“議會一年一開?”宰相安傑爾聽到這個建議後,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因為,這等於剝奪了貴族們大部分的權利。每年才一次發言機會,如何展現自己的權威啊?
要是換成其他國家,這樣削弱議會的權利,可能早就遭遇叛亂了。而且,是貴族的集體叛亂。
不過,瓦拉幾亞的舊貴族都被兩次叛亂給殺的差不多了,新提拔的貴族支援大公,這導致壓根沒人反對大公的決議。
實際上,根據瓦拉幾亞法典,君主無權隨意解散議會。但是,可以用“反對王室”的罪名,取消議員的資格。這看似限制了大公,但實際上,因為可以驅逐反對派,解散不解散議會其實無所謂。如果遭到所有議員的反對,那這個大公做的也太失敗了,離完蛋不遠了……
而且,米爾恰現在基本上是說一不二的,議會也不敢和他對立。畢竟,舊的貴族階層被他打垮了,新的貴族階層還在成長中。但他和彼得搞改革,不是為自己準備的,而是為彼得之後的繼任者們準備的。他們可沒有米爾恰或者彼得的絕對權威,而且到時候新的貴族階層也會強大起來。所以,這算給後人鋪路。
在工商業上,彼得對學徒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機械化時代,工人是很好培養的。只要嚴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機器,幾個月下來,就能熟練生產產品。有些技術含量低的,幾天就能學會用機器製造。
但在手工業時代,工匠的手藝,是很難短時間學會的。所以,這個年代,歐洲手工業普遍流行7年學徒制度。不過,當學徒的前三年,基本是在瞭解行業各種規則和基本常識,很難上手。而且,需要無償為師傅提供各種勞動服務。三年後,才有打下手的機會。然後,最後兩年的樣子,才會自己獨立完成工作。
如此長的時間,也不是沒好處。因為,這樣的確能夠培養出技術合格的工匠出來。長時間的培養,有利於技術的充分提高。即使到了現代,德國等製造業強國,也重新拾起了學徒制。不過,有了變化,不再是師傅一對一帶徒弟,而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制度。具體就是,學校教給基本理論知識,而工廠,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