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儒、道、法,此三家(第2/2 頁)
而治、順應天時之大理。
道家典籍之中,皆蘊含大智慧,誨人以虛心實腹、守柔不爭之德,以清靜之眼觀世間變幻。
學者藉此可明悟生死之道,超脫物慾之累,以無為之心應萬變,達至逍遙自在境。
更能體會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之妙,與大道同行,心靈得以自在遨遊。
故,學道家,可修身養性、超凡脫俗,悟無為治世之理。”
宇文裕聞言,思索良久,而後搖頭道:“學生身為皇子,肩承江山社稷,豈能沉迷於虛無縹緲的道家?”
他神色認真,看著顧川道:“老師,父皇說過,道家之道,雖蘊含自然真諦,悟無為而治,然治國理政,需有為之策,方能安邦定國。
虛心實腹、守柔不爭,非皇子所當行,當以剛毅之心,應萬變之局。
學生志在治國安民,非求逍遙自在境,故道家之學,非學生所願。”
宇文元朔還教了這些,真是難得……顧川神色不變,果然一個好老師也比不過一個好父親,哪怕這個父親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以無為治世,也有可取之處的,曾經的漢文帝便是尊黃老之學治國,這位是歷史上最頂尖的皇帝,甚至某種角度來說,沒有之一。
想了想,顧川嘆了口氣道:“那就只有法家了,殿下可願學法家?”
“法家?”
“嗯,學法家之道,可得治國理政精髓,明法治秩序、強國富民之大理。
治國,當以法治為本,重刑重罰以維社稷,明法度以束臣民。
學者藉此可洞悉治亂興衰之道,通曉權衡利弊之術,以法治之心應世事,不偏私情,不枉法理。
更能領悟法與時轉、治與世宜之真諦,因時制宜,變法圖強。
故,學法家之道,可安邦定國,垂範後世,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顧川不疾不徐的說著,宇文裕似乎有些聽不太明白,他年紀尚小,所涉及到的學問並沒有那麼多。
能知道儒家和道家,已經是宇文元朔勤加教導的緣由了,顯然對於法家,他還沒有來得及教。
“學生愚鈍,老師可解釋的更詳細些?”宇文裕有些窘迫的道。
顧川卻是搖了搖頭道:“這本就是老師的職責所在,殿下無需如此。”
“所謂法家,歸結起來不過是三點,一曰以法治國、二曰君主集權、三曰法不阿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