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往後打算(第1/2 頁)
種黃芪的那畝地,梁崇提前下了一遍圈肥和磷肥。
接著,又按照三尺寬、一尺高的距離起壟,每壟之間相隔一尺,在四周開好排水溝。
因為此次種黃芪用的是種子而不是根莖,所以種植時只能採用穴播的方法,壟上每尺之間各開一個淺穴,放入五粒種子。
種子在播種之前,還要經過特殊的處理,用溫水浸種,然後又把最外面的那層硬殼磨掉,這樣的話,種子的發芽率才會高。
不去掉那層硬殼,種子有可能不能發芽,或者發出的芽參差不齊,導致植株的長勢大小不一。
這個活麻煩得很,好在每畝黃芪只用到三斤左右的種子,三個人一起處理的話,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謝湍意陪她們種完黃芪,學堂那邊就開學了。
營州大部分人家都種植小麥,而小麥的種植高峰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了五月,農忙基本已經結束。
只有少部分的人種植水稻和玉米,現在正是最忙的時候。
另外,去年營州知府派收稅官來推廣了一遍大豆,今年梁崇也打算種上一畝,便去官府領了種子回來。
除了送的那半畝,她還需要自己買半畝。
一畝地需要七斤左右的種子,梁崇自掏腰包買了三斤半,花費七十文錢。
水稻作為口糧,更重要一些,所以梁崇先請劉桂花把水田耙了出來。
接著,又僱了薩仁大嬸過來,三人一起把秧苗栽了下去。
方小魚今年在忙著賣橡子凍,去年橡子果下來之後,她託村裡的小孩幫她找了一些,賣了一整個冬天,現在還剩下一些存貨。
顧不得打農忙時的短工。
栽完秧苗,就只剩大豆和玉米了。
去年梁崇已經領著劉桂花種過一次玉米,今年只剩兩畝地沒種,就和劉桂花各自分了一畝。
劉桂花負責種玉米,梁崇則在另一畝地上種豆子。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大豆的最佳種植時間就是在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
種植時,要先施好底肥,整理苗床,開好排溝,然後每隔一尺到一尺半的距離放入種子,再覆土澆水就可以了。
謝湍意見梁崇太過辛苦,學堂那邊又抽不出手來幫忙,問她要不要再僱一個長工。
梁崇拒絕了,她就只有八畝田地,除了農忙時需要搭把手,剩下的劉桂花一個人就能管的下來,何必再去浪費一份銀錢。
再說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
至於買人,謝湍意知道梁崇的經歷,從未跟她提過。
學堂中午不休息,下午倒是下學得比較早,謝湍意只能趁著下學,來幫她幹一會兒活,接過鋤頭,讓梁崇回家做飯。
這時候他也不嫌棄梁崇做飯難吃了,畢竟做飯總是要比種地更輕省一些的。
等一切忙好之後,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五月的下旬。
房子的地基已經打好了,空地上擺滿了青磚。
地基一打好,砌磚上樑等環節倒是快得很。
不過謝湍意照舊有事沒事就去看看房子的進度,打算房子一蓋好,晾一晾,就馬上和梁崇完婚。
還給他師父和幾個師兄寫了信過去,讓他們來參加兩人的婚禮。
作為陳大夫的關門弟子,這麼多師兄弟中,就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成婚了。
房子的結構也改動了一下,兩人經過商量,決定將主體改成L型。
正面的一排三間房,兩邊蓋兩間臥房,中間蓋一間堂屋。
再在左側加蓋兩間房,一間用來做書房,一間用來做廚房。
原先的那口老井正好在廚房的旁邊,葡萄架子也搭在上面。
右側除了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