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具體分析(第1/2 頁)
謝湍意給梁崇解釋了一下,時下科考,並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
在北方,學子考中秀才的機率甚至不足萬分之一。
梁崇本以為考秀才就跟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結業考試差不多,只用死記硬背就行,但謝湍意告訴她,考秀才需要考試帖詩、經論、律賦、策論等五門。
其他的都還好,策論若是沒有系統進學過,基本沒有答出彩的可能。
因為大業朝的疆域很廣闊,又和多個國家相連線,所以策論一般都是透過相關的題目,考察考生是否知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形勢,隨機抽查各個國家的治國方針,和其他國家進行對比,分析大業朝政策的優劣。
再結合大業朝的基本國情,進行深入的論述,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當然,秀才的策論比起舉人的簡單很多,但也不是輕易就能答得出來的。
比如上一次謝湍意去參加科考時的題目就是“浮費彌廣”,寫這道題的時候,不僅要旁徵博引,對大業朝各個地方的賦稅、民生實情有基本的認識,還要能針對性的提出問題。
提的問題又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顯得上位者持政昏庸,苛捐雜稅多,又要有一定的見地,問題最好是客觀原因導致的,並有實操性的解決辦法。
各個條件疊加,讓考試的難度節節攀升,至於什麼“連中三元”的人是基本沒有的,幾十年都不見得出現一個。
謝湍意四處遊歷,對各地的情況倒是有個粗淺的認知了,但讓他系統成文,深入淺出的分析,還真比不過那些正經書院上課的學生。
人家都是有大儒帶著的,就算不是大儒,也是實打實的舉人或秀才,身經百戰,深諳閱卷官的喜好,十項全能,律法、公文、術數、時政都拿得出手。
至於梁崇,得益於出生現代社會,倒是知道一些基本的政府管理手段,但她所知道的那些,也大多隻適用於後世的情況,很多都太過超前,和大業朝的基本國情並不相符。
再說,她連大業朝的皇帝是哪個都不知道,更遑論周邊的鄰國了。
她倒是想像輔導呼和一樣,輔導謝湍意一下,但她的經驗,於謝湍意的考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要是真的去考,我就得去找個書院上課,放棄夫子這門營生,那怎麼行”,謝湍意笑著解釋。
“那便去唄,我能掙錢,不需要你養家”,梁崇認真回覆他,前期的投資還是必要的。
“不行,那我不真成了你說的‘吃軟飯’的了嘛”,謝湍意捏了捏她的鼻子,和梁崇待久了,有時候梁崇不經意間冒出什麼現代的話語,謝湍意便會牢牢記下,下次在合適的語境中回敬回來。
“再說,每次考試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我考一年兩年你還養的起,要是一輩子考不上,那不是我們能承受的”,謝湍意接著說。
他就認識一些老童生,考了一輩子都考不上秀才,全靠妻兒下地、接接繡活賺錢,還要供他讀書,把家裡都拖垮了。
謝湍意告訴梁崇,考秀才的人,必須出身清白、本地戶籍,並要求有兩名稟生作保,防止考生被冒名頂替。
而作保並不是免費的,收價十分昂貴,每人五至十兩銀子不等。
另外,他的祖籍是達州,考試還得回達州去考,路費又是一筆銀子。
加上考試期間的各種花用,每次沒有二三十兩銀子下不來。
謝湍意不是個冒進的人,不見兔子不撒鷹,唯一一次出格便是那天早上向梁崇訴明自己的心思,考慮清楚後,他就基本斷了科考的念頭。
不過看到梁崇還是一副很為他可惜的樣子,謝湍意心中湧上一股暖流,說了個折中的辦法。
“其實我也覺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