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改革與更名(第2/2 頁)
說,抄幾個節目還不是信手捏來?這些節目可都是實踐過,取得過成功的。
“第四點,就是電視臺的拍攝裝置要更新,我希望以後我們臺拍攝的東西都是精良製作的,讓人們想到亞視就能聯想到精品”。
“最後一點”。
說道這裡,羅念中看了一圈在座的眾人。
“以後我們製作的節目,不管是什麼型別的都和觀眾和盈利掛鉤。
除了底薪外,製作團隊將可以得到專案盈利的百分之二十做獎金,當然這隻限於港島。
有能耐就吃肉,沒能耐就吃屎。我的電視臺裡不養閒人,你有能力幫臺裡賺一千萬,我就敢給你發200萬的獎金”。
在座的幾個有專案的高層眼前都是一亮,雖說不知道底薪是多少,但是肯定比以前的薪金要低。
但是誰在乎呢?本來電視臺的薪金就沒有高到哪裡去,現在如果真按照羅念中說的這樣進行工資改革,在座的很多人的薪水無疑要比過去提高不少。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種現象,不管是演員還是幕後都是和公司職員一樣領工資的。可不像後世,接一部戲一份合同。
現在每家電視臺都一樣,你工資5000就是5000,拍十部也是這個價,最多有個開工紅包和一些補助。
羅念中提出的工資改革,無疑是大大的籠絡了人心。
別說什麼這個那個,金錢到位比什麼都強。
“好了,我想到的就是這些,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的嗎?”
看了一眼黃夕照,發現對方也在看著自己,周梁淑怡也就不客氣了。
“老闆,新開設頻道不是說開就開的,人員招募,培訓,節目策劃都需要時間,還有就是辦公用地。
據我瞭解,現在臺裡的辦公空間基本都滿了,新員工的辦公室,新節目的錄製棚都沒有地方”。
“嗯,這些我也知道,人員可以去挖角其他電視臺的人員,以我們改革後的工資情況,這應該不難,還節省了員工培訓時間”。
羅念中當然也知道頻道不是說開就開的,給出了充足的時間。
“我的要求是兩個月,兩個月內新頻道就要開臺”。
說完看向周梁淑怡,詢問道“有問題嗎?”
周梁淑怡想了想又和黃夕照對視了一眼點頭回答道“沒問題,兩個月內,我一定把這兩個頻道籌備好”。
得到了滿意的回答,羅念中繼續
“至於你說的辦公場地嗎,可以在附近找一座寫字樓,把電視臺和唱片公司先搬過去。
我打算把現在的電視臺推倒重建,打造一個二十層左右的多媒體中心。
這樣不管是以後擴張還是其他兄弟公司入駐,基本都夠用了”。
看著欲言又止的周梁淑怡,羅念中調侃了一句“放心吧,建樓的錢不算在支援你的一億港幣裡面”。
周梁淑怡被說的都有一絲的不好意思了,不過該爭取爭取,該說明白的還是說明白的好。
她是真害怕,羅念中要是剛投資一億港幣,就拿出大部分出來作為建設新總部的啟動資金。這樣不僅讓電視臺缺少了一大筆發展資金,也會讓其揹負上大量的債務。
羅念中的保障也讓在座的所有人對於新的亞視充滿期待,新的老闆捨得投資這可比任何的支援都有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