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只是你能解其經義嗎?”,約大半柱香的功夫後,滿臉笑容的鄭老夫人制止了小胖球兒,讚賞道:“現在我來問你,你剛才所誦:‘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其義理如何?”。
見兒子今天如此爭氣,本在一旁聽的眉開眼笑的鄭夫人見婆婆突然來了這一齣兒,心中又是一緊。只因唐代幼童發矇,都是先誦下整部經書,然後先生再做講解,所以說誦經屬於第一步的基本功,而講解經意,那就屬於第二個學習階段了。依著鄭鵬以前的表現和現在的年齡,能如此誦出經文來,已經算是表現極為不俗,又豈能指望的太高。
人同此心,整個大廳中愈發的安靜起來,這其中三房那聲突兀的“嗤”笑,就顯的如此刺耳。
“奶奶所提,出自《泰伯》篇,其經義是:夫子曰:‘士子應當堅定的相信儒家之‘道’,努力的學習它,並誓死保全它。不要進入危險的邦國,也不居住在禍亂的邦國。當天下太平的時候,就出來做事;不太平,就隱居。如果政治清明,而自己貧賤,這是恥辱;反之,如果政治黑暗,而自己卻富貴了,這也是恥辱。”,挺胸凸肚,語聲朗朗的鄭鵬侃侃而言,只讓本家族人看的目瞪口呆。
“說的好!那‘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又是何意?”,老夫人臉上笑意愈濃的跟上問道。
“這章是出自《學而篇》中,經義為:‘君子,吃飯的時候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所承擔的職司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能到有道之士那裡去虛心求教並據此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算得上是好學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小胖球毫不遲疑的流利回應道。
“好好好,乖孫兒說的好,那你能不能給奶奶辯一辯這句話中‘君子’二字之意?”,老夫人這句話一出,簡直就是滿廳譁然,就連因為唐離的緣故而對小胖球大有信心的王縉都是微微搖頭,覺的鄭老夫人這題目出的委實是太難了些。
背誦經文這是第一步,是基礎中的基礎,而解釋其義理,則是在第一步基礎上的“通經”,屬於更高一層次的學習。但老夫人此時提出的“辯經”,卻與前邊兩步有著本質的差別,所謂的“辯”,也就是“探幽”與“發凡”,這已經是由“學習”進入了典型的“研究”狀態,且不說鄭鵬以前的基礎如何,單就這個問題本身,實在是早已超越了他的能力範圍,別說他這等小孩兒,便是大多數成年士子,若非專研《論語》,也都還是屬於學習,而到達不了“研究”的境界。
這個高難度的問題一出,果然讓鄭鵬一時間說不出話來,略等了片刻,正當鄭老夫人要出言發話之時,卻見摸著腦袋的小胖球兒喏喏開言道:“《論語》本經中‘君子’這個詞出現的次數多,意思也都不太一樣!例如那《雍也篇》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中的‘君子’二字,說的就是標準,而其他的有時指‘有位之人’,有時指‘有德之人’,若說是這一句,應該是‘有德之人’的意思。”,勉強說了這些,鄭鵬再也說出什麼了,沉默片刻後,才轉過身子期期艾艾道:“奶奶,對不起,孫兒讓你失望了。”
“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口中喃喃將這四個字反覆唸誦良久,王縉才驀然擊掌道:“辯的好,實在辯的好,誠然發前人之所未見”。
王縉這突如其來的一出讓旁邊的翟琰一驚,扭過頭來不以為然道:“王兄,有什麼好,值當的你如此?”。
“翟兄,這可是《論語》,我儒門第一經典哪!自此書成日,關於此句中的‘君子’二字,就是無數歷代先賢加以註解,漢時經學大盛,當時大儒董仲舒、鄭玄,再到後世王通,直至我大唐貞觀間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