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這稅,帶清收得,我大崋收不得?(第2/4 頁)
商稅卻只有兩千一百多萬銀元,劉升如何能滿意?
雖然這裡有大崋將關稅剝離的緣故。
可大明關稅才多少?
以萬曆六年為例,內地各鈔關加起來不過40萬兩,廣州、泉州兩大市舶司個更是隻有區區幾萬兩。
即便到了崇禎時期,前明朝廷一再加徵,乃至增設鈔關。
可根據崇禎十三年的一份準確文字記錄,這一年所得關稅銀也不過80多萬兩而已市舶司稅銀已計算在內。
也即是說,大崋將關稅從商稅中剝離,幾乎不影響和前明應收商稅的對比···
劉升既深知關稅潛力,尤其是海關稅收之潛力。
又專門將其從商稅中剝離,甚至在財政部下成立關稅司,專管此事。
自是對關稅收取、管理等方面,做了近乎全面的改革。
這不。
接下來錢運生對關稅的年度彙報,便彰顯了大崋對關稅的改革成果。
“我大崋關稅目前分海外商貿關稅、國內商貿關稅兩類,簡稱海關稅、內關稅。”
“海關目前設立了八處,依次為:廣西欽州、廣東廣州、福建泉州、浙江寧波、南直隸嘉定、淮南海州、山東登州、北直隸天津。”
“我大崋自建國以來,便鼓勵海貿,去年天下大體太平,海貿愈發繁盛。”
“故去年一年總計徵得海關稅1235萬4866元!”
聽到這個數目。
殿內個別才知道的大臣又不禁暗暗驚歎。
一千兩百多萬元!
這可是前明海關稅入的近百倍了!
便是劉升也暗暗點頭,神色稍微緩和。
他對海關今年稅入只能說基本滿意。
據他了解。
後世帶清被西洋人開啟國門後,海關也被迫交給洋人管理,結果反倒讓海關稅入連年提升。
不過一二十年,其海關稅入便從八百多萬兩,增長到了四千多萬兩!
須知,當時清朝因為二鴉戰爭失敗,大規模降低了進出口貨物關稅,甚至不收取進口貨物關稅,好方便列強傾銷商品。
若正常收取海關稅,清朝海關的一年稅入必然更高!
大崋對關稅全面改革後,海關稅的收取及管理效率,可以說直追後世十九世紀的洋人稅官團隊,甚至超越。
只是如今大崋方從明末戰亂中走出,人口不足兩億。
為鼓勵海貿,平均進出口稅率也不算高。
能一年收取後世清朝近四分之一的海關稅,已經算不錯了。
錢運生頓了頓,又接著彙報起內關稅。
“我大崋今年設有大內關十三處,小內關五十四處,另有稅課司上百。”
“十八省全年總計徵得關稅512萬7240元。”
對於這個資料,殿內的財務部眾臣倒沒怎麼意外。
大崋的內關稅實際是前明的鈔關稅、工關稅、過壩稅等。
前明鈔關稅,是在洪熙、宣德年間設立的。
當時大明寶鈔已經貶值到了一個極點。
一貫寶鈔只值幾分銀子,就這還沒人願意要。
眼見寶鈔就要徹底廢掉,連草紙都不如,大明朝廷就拿出了鈔關這一招。
在商旅必經之地設關卡。
要求過往商旅按所載貨物多寡、價值、路途遠近繳納寶鈔。
期望以此提振寶鈔價值。
後來變通為以銅錢、寶鈔為本色,以白銀為折色繳納()
。
到張居正改革後,基本就只收白銀、銅錢了。
大明寶鈔沒保住,鈔關的名稱卻沿襲下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