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3 頁)
她將胭脂的蓋子合上,便看見底下壓著的字條,這些時日過去,他的字似乎寫的更好了些。
我不會再來了,還有……謝謝你。
莫名的,錦書嘆了口氣。
日子過得飛快,不知不覺間,便到了七夕。
錦書入宮時,尚且是三月初,這會兒卻是到了七月,委實稱得上是日月匆匆。
七夕是獨屬於有情人的繾綣,於別人而言或許是觸手可及的浪漫,似錦書這般深宮中的女子,卻是遠在天邊的孤星。
許是體諒這些尋常女子的心緒,每到這日,宮中便會分發紅綢結成的精緻緞花,算是與民同樂一回,雖然無甚大用,卻也是個慰藉。
大多數宮人對此皆是暗暗歡喜,錦書自己倒是淡淡的。
一朵緞花,便是再美,也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終究只是虛幻,有什麼意思呢。
一群宮人興沖沖的去領了,難得的活潑起來,低聲說笑著返回住處時,錦書才往分發緞花的女官那兒去。
那女官相貌平平,笑容卻溫柔,遞給她一朵之後,道:&ldo;你生的這樣好看,等到出宮,肯定會遇見自己的有情郎。&rdo;
錦書笑著謝她:&ldo;借你吉言。&rdo;
已經是傍晚時分,天色微醺,昏暗中更見映襯出兩側路徑上的澄紅宮燈,一眼望過去,有種喜氣的暖。
錦書手中捏著那朵緞花,默不作聲的往住處去,卻聽身後有人喚她,回身去看,原是司藥。
&ldo;做什麼呢,看你無精打採的,&rdo;笑著同她打招呼,司藥道:&ldo;我人都過來了,你卻渾然不知。&rdo;
錦書入宮之後,每每承蒙司藥關照,想的又非大逆不道之事,倒也不曾瞞她:&ldo;入宮小半年,有些想家了。&rdo;
&ldo;剛剛入宮的時候,我也想,&rdo;司藥長長的嘆口氣,語氣中有些難言的哀意:&ldo;可是,在宮裡呆了一年又一年之後,我卻連家人的面容……都記不清了。&rdo;
錦書被她說的一默,想要開口勸,卻也不知從何說起,終於閉了口,沉默的同她慢慢走。
&ldo;你若無事,便隨我一道走一趟吧,&rdo;司藥向她示意手上的藥罐,輕嘆道:&ldo;寧太妃病了,這幾日咳得厲害,今晚點了藥膳用,我一個人倒也無趣,你便陪我走一遭去。&rdo;
寧太妃是先帝留下的妃嬪之一,膝下只有一女,素來是溫和的性子,只留在宮中禮佛,很少出門。
錦書雖不曾見過她,卻也是聽人提過的,輕輕應了一聲,沉默著跟在司藥身後。
她為自己不小心戳到司藥的傷心事而感到歉意,司藥自己卻毫不在意,笑著將話題岔到了宮中新近傳出的趣事來,逕自笑的開懷,錦書時不時的跟著說兩句,一路下來,氣氛倒也和暢起來。
二人邊走邊說,很快便到了寧太妃獨居的福安宮,許是因為今日七夕,眾人自在些的關係,四下裡一片寂寂,只有清越的鳥鳴聲,時不時響起。
寧太妃崇信佛教,素日裡皆是閉門專心禮佛,連福安宮周遭也建成觀音菩薩座前的蓮池模樣,極為清雅,佛意十足。
夏日裡本是炎熱,極為難捱,錦書靠近此處之後,卻覺水汽襲人,清涼舒適。
司藥走在前頭,率先脫了繡鞋,端著藥罐,赤腳邁上玉階。
佛經中講,泥土是汙穢之物,不得沾染於淨土,是以才有此般舉止。
錦書頭一遭到福安宮來,難免不知其中規矩,未敢出聲去問,只同司藥一般脫去繡鞋,赤腳跟了過去。
今日是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