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最後,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決定不再依偎在大英帝國這個偉大、強盛的祖國的懷抱。雖說在戰爭期間,可能有三萬殖民地人在英軍中為母國效命,但這一切並不能最終阻擋住北美殖民地獨立的訴求。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56人裡,有38人是英國人的後裔。美國最初的五位總統,其祖先都來自大不列顛。最後一位參加過獨立戰爭的總統詹姆斯&iddot;門羅,還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革命其實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同室操戈。情形如一個康乃狄克的親英分子所抱怨的那樣:&ldo;鄰居反對鄰居,老子反對兒子,兒子反對老子,誰要是不肯把自己的劍捅進親兄弟的心窩,他就會被稱為大壞蛋。&rdo;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新澤西總督威廉就分屬不同的陣營。
為分家大打出手,在世界史上,這不是第一回,也不是最後一次。
&ldo;必須用戰鬥來決定&rdo;
1764年,在首相兼財政大臣喬治&iddot;格倫維爾的提議下,英國議會透過了《糖稅法》。在格倫維爾看來,殖民者是&ldo;英國播灑的種子,是故國的恩澤雨露使他們得以茁壯成長&rdo;。既然如此,收點稅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對於徵稅的目的,《糖稅法》的序言說得很清楚:&ldo;在國王陛下的美洲領地徵取稅收,以支付各該領地之防衛、保護與安全費用。&rdo;
正是倫敦自以為合情合理的《糖稅法》,讓原本還沉浸在&ldo;七年戰爭&rdo;勝利喜悅中的殖民地人民,轉而去思考自己作為英國人的權利和自由。律師、商人、立法議會和城鎮會議,紛紛表示不同意《糖稅法》。紐約殖民地議會給英國議會的請願書提出,&ldo;蠲免未經許可和非自願的納稅負擔,必須成為每一個自由領地的重大原則&rdo;。
自此以後,美洲殖民地和母國的摩擦不斷。
1765年,英國議會又透過了《印花稅法》。老皮特在英國下院指出,&ldo;未得北美平民的同意,英國無權去掏他們的腰包&rdo;,曾在北美殖民地服役過的艾薩克&iddot;巴雷就印花稅徵收前景也發出過警告:美洲人會反抗。可他們的聲音在下院沒有足夠的支持者。
殖民地並沒有因為倫敦的強硬而準備低頭。維吉尼亞議會透過決議,否認沒有殖民地代表參加的英國議會有權向他們徵稅。來自麻薩諸塞、紐約等9個殖民地的代表透過的一項決議聲稱,&ldo;除由各地議會自行決定者以外,從來不曾有、亦不可能有任何合憲法的課稅&rdo;,他們要求取消《糖稅法》和《印花稅法》,宣佈將抵制英貨。
在這種情勢下,英國於1766年3月17日撤消了《印花稅法》。可是第二天英國議會又透過了《公告令》,宣稱英國議會&ldo;在任何情況下……均對各殖民地具有約束力&rdo;。這實際上是跟殖民地說英國議會無權向他們徵稅針鋒相對。
1773年12月波士頓傾茶事件的訊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震怒了。倫敦決意採取強硬政策。1774年3月到6月,英國議會透過了《波士頓港口法》《麻薩諸塞政府法》《司法法》《駐營法》和《魁北克法》。喬治三世在1774年9月致信諾思勳爵:&ldo;局面現已無可轉圜,殖民地不是投降,就是勝利。&rdo;
可是殖民地不吃這一套。它們將這五項法律稱為&ldo;不可容忍的法令&rdo;。原本鬆散的殖民地,為了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走向了聯合。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不過,此時的代表們出席會議還不是想謀求獨立,他們只是決定進行&ldo;經濟戰&rdo;‐‐抵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