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再大一點之後,家裡的大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教她認識牆上掛圖裡的漢字。大概女兒十一個月大的時候,小傢伙已經可以識別一些方塊字了。雖然那時候女兒連話還不會說。當我們說出一個字的時候,女兒馬上能用胖乎乎的小手從掛圖中把那個字指出來。另外,我還特意從新華書店買來很多幼兒專用的識字卡片,在女兒注意力集中的時候一張一張給她講。這樣下來,到女兒一歲二個月自己會說話的時候,小佳穎已經認識幾百個字了。
天氣暖和之後,女兒的活動場所逐漸由室內轉向室外,這時我們便開始就地取材,遇到什麼講什麼。街上的廣告牌子經孩子的嘴巴一念,馬上變成有情節的故事了。
“穎穎,看看這個建築工地的牌子上寫的什麼呀?”路過施工場地,我們就讓女兒認宣傳牌子上的大字。
把養育孩子當成一項事業來做(3)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女兒奶聲奶氣地念道,然後她會問“媽媽,什麼是百年-大計?”
“百年大計就是關係到很久以後的事情。”我答道。
“很久以後的事情跟現在有什麼關係?”女兒叨叨著。
跟年幼的女兒解釋清楚現在和未來的關係大概要費很多口舌,還是讓時間慢慢告訴她吧。現在最聰明的辦法就是轉移小傢伙的注意力,趕緊找下一個廣告牌。
用不同方式,表達同一件事
女兒和我。
每次我一問女兒:“穎穎是媽媽的什麼呀?”小傢伙的嘴巴里總會說出各種不同的版本。什麼寶貝、甜心、妞妞、女兒、小淘氣等等,最逗的稱呼莫過於“話簍簍”了。
小佳穎的語言能力發展得很快,受益於識字,不到兩歲時,女兒便可以自己看一些簡單的故事圖畫書。一邊看書還一邊自己在小嘴巴里唸叨。學教育的我深知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他們今後成長的重要性,所以平常總鼓勵女兒多說話。和孩子交流時經常用類似“為什麼”“怎麼了”“對不對”等等帶有啟發性的詞,鍛鍊她思維的邏輯性。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還特別注意培養她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件事的能力。
下班後和女兒在一起是最快樂的時光,看著窗外的月亮女兒的話匣子便開啟了。
“天上的月亮好美呀!媽媽。”
“月亮是什麼顏色的呀?”我在一旁問道。
“白色的,還有點發黃。”小傢伙回答得很認真。
“月亮姑姑是什麼形狀的呀?”我繼續問道。
“彎彎的,兩頭翹起來了。”女兒觀察得挺仔細。
“那月亮還像什麼呀?”啟發女兒繼續思考。
“像小船,還像個大鉤子,媽媽。”只要她的小腦袋瓜力能找出詞來,面對類似的問題小穎穎從來回答得很得意。
沒多長時間,女兒開始犯困了,這時候我這個當媽的就成了不受歡迎的物件。“媽媽,你走吧!我跟阿姨睡覺了!”
“嗯,穎穎這麼說多難聽呀!媽媽都傷心了。”我在一旁裝出難受的樣子。
“媽媽,你休息去吧!”女兒的口氣立馬柔和了很多,但我還是賴在她床邊不走。
“媽媽,你白天上班辛苦了,別太累了!”小傢伙的腔調更軟了,可臉上的表情開始有些著急了。一看便知道為了“轟”媽媽走,她已經快黔驢技窮了。我這個當媽的也該見好就收,別難為小傢伙了。
“好吧,你用英語說睡個好覺,媽媽就走。”為了達到轟走媽媽的目的,現在和小傢伙談什麼條件都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