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的維繫,陌路的隔閡以及仇人似的絕裂,但事實上卻被這個平庸的父親襯托得是毫無強度可言。
父子關係是雙向的,影片兒子雖然話少,但對父親的態度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父親雖然話多,但由於整個人物過於生活化過於平面,所以從他身上找不到對兒子的那種反作用力,於是,一種缺失的關係便硬生生地擺在了觀眾的面前。
將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不加任何修飾不加入任何導演理念地擺在觀眾的面前,筆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影片是一部好的影片,郭富城雖然按照導演的意願很好地詮釋了周長勝這個人物,雖然這個人物可悲性可恨性也體現了出來,但這種平淡的表現手法似乎根本不適合影視這種媒體語言的。文藝片成為這種題材的粉飾外殼,這個現象也是極具悲劇色彩的,比電影本身還要令人痛惜。尤其在港片十分不景氣的今天,此次金像獎的選擇無疑是一個錯誤的。
韓兮
2007…4…17於通州
《光榮歲月》:自由與尊嚴的偉大作品
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影片,如果本著血腥與戰爭的話,那麼也許此片會令許多人失望的,而且此片的背景已經註定這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反戰影片,雖然它講述的的確是二戰時期的事情,雖然它也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性,但本片中對自由對尊嚴的宣揚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作為一個時代的揭示,此片也許更能表達出某種我們極力高呼的東西,那就是自由。
不可否認,《自由宣言》是法國帶給全世界的一個財富,公平,自由與尊嚴,這應該是每一個人都享有的基本權力,但在法國這樣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裡,也許它也並不能極大程度上的實現,這是一種悲哀,尤其是對於這群為了法國解放,為了抗擊納粹而英勇作戰計程車兵們,這種感覺是無奈的,甚至是一種戲諷的背棄。
雖然影片中的五個重要角色各有性格各有追求,但他們同時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很明顯,這是一部團結的影片,這個*裔子民的團結為此部影片的重中之重。
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即1944年與1945年兩年的時間內,作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北非國家的*人參與到了戰爭,抗擊法西斯的侵略,卻解放他們心目中的祖國――法國。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令人難以置信的決定,殖民地的人竟然將法國當成了自己的祖國,但他們永遠不是法國人,這一點貫穿了影片的始終。
首先,這群北非士兵總被派往戰爭的最前沿,他的勇敢雖然為戰爭取得了勝利,但付出的卻是慘痛的代價,更客觀地說,他們實際上是被賦與了敢死隊的任務。從古至今,這種敢死隊的角色大抵只有兩種,一種是死囚的交易,免除死刑卻必須在戰場上以性命相搏,這是一種賭搏,而另一種則是一種誓言,大多是為震軍威而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但這些北非士兵卻兩者皆不是,而是一種歧視的做法。於是,他們便在這種歧視下成為了戰爭的最早犧牲品。
但這種歧視遠不如此,例如西紅柿的分派,例如永遠不能踏上法國土地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這群北非士兵註定不被法國人認同,註定是一群被拋棄的軍隊。
為了法國的自由,卻得不到尊嚴,這令這群北非士兵無法理解,而這種矛盾對根植在每一個士兵的心中。
下士是一個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戰士,他很天真地認為只要透過學習便可以得到法國人的認可,於是他一面英勇地作戰,一面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