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4 頁)
未來卻茫然不知。尤其父親逝世的那場戲,我是如此設計的:父親已經死去,身子軟軟的,慢慢地滑進水中,沒有氣泡,什麼都沒有,水下的面龐安靜從容。二民開始計數,他大舌頭的聲音在澡堂中迴響,二民一本正經的數著,數字已經超過了父親往日憋氣的極限,他卻渾然未覺,聲音中竟然還帶有一份驚喜。這時,大民打完電話。。。。。。二民如何能夠料到他的生活方式是多麼危險,他對那個必然的歸宿竟然熟視無睹。不知這樣改動,張揚是否贊同。
父親既已仙去,大民和二民的矛盾立即浮現出來。其實,兄弟倆的關係早在影片前半部中就有所體現,只是被父親與大民的衝突和父親與二民的生活遮掩住了。兄弟倆上街,二民走失,他是多麼的不容於這個新興的時代,而大民這個都市人也無法保護自己的親人,這難道不是一個質疑的情節嗎。迷失在都市中是張揚有意無意帶出的情緒,《愛》片中那個端早點,矗立在高樓森林中的徐靜蕾和本片中的姜武是何等的相似。二民終於找到了回家的方法,划著牆走,僅僅出於習慣,但他成功了。父親死後,澡堂也終要去的,二民是無法挽回這個局面的,哥哥則如拆遷般突襲了這個可憐的人。二民將要失去一切,他的未來在哪裡,哥哥是如何幫助他的,這些問題使觀眾關心二民的命運,創作者無法給出答案,那個未知數極具誘惑力,但結果往往會異常蒼白,於是主創人員不必再說。
阿甘傻得令人羨慕,雨人傻得叫人稱奇,二民卻傻得讓人可愛。其實,電影中從未出現過真正的傻子,每一個傻子都是抽象出來的具像,都在替主創人員完成某種意象,但他們的口,他們的行動卻是表象的傻子狀態。我所懷疑的是,除了借用傻子以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表達創作者的意圖。但事出必有因,這也是無奈之舉,現實中有如此特點的人豈不都是傻子,導演是自嘲還是反諷,這留待觀眾討論。不過,有一點我還是比較明白的,傻子除了有傻子的特性以外,還有人的性格,僅此而已。
韓兮
2000年於小西天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少年漢尼拔》:沒說全的前史
做電影有一個慣例,大凡遇到一些性格極其獨特,行為近似瘋狂的人物之時,劇作中肯定要涉及到這個人物的前史,所謂前史就是人物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但也有電影將這種前史淡化了,比如《十誡&;#8226;殺誡》,類似的影片也不少。
漢尼拔是一個優雅的食人者,《沉默的羔羊》中已經充分體顯出來了,對於這麼一個獨特的銀幕形象,他的前史肯定會相當的精彩,當然,這是好萊塢劇作家們的想象,於是在這個想象的基礎上,《少年漢尼拔》便誕生了,很明顯的,這部影片最想解決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漢尼拔為什麼要吃人?
影片給了一個極其直觀的理由,因為漢尼拔的妹妹被壞人吃掉了,於是,很明顯的一個復仇的故事便產生了。
妹妹被吃掉,這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絕對是精神上最大的刺激,於是漢尼拔變成一個沉默陰狠的人,平時不說話,只有在睡夢中才會大叫,妹妹被殺的場景成為他永遠的夢魘。在這裡必須強調一下,非常規的殺戮,痛失妹妹的悲傷絕不是這個夢魘的全部,更主要的是,漢尼拔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妹妹。於是,慘忍的殺戮與吃人在漢尼拔的那種自責中立即被無限地擴大了。這時候,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一個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內容就是一種對妹妹(後來擴大為女性)的同情與責任還有負疚,而形式當然就是殺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