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紀律很重要(第1/4 頁)
“從早上的魚情來看,魚獲應該不會少。”老趙一邊點頭,一邊贊同的說道。
在山頂上望風的尖刀班隊員,突然傳來了警戒的訊號。
“什麼情況?”李奇讓警衛排的排長吳峰上去看看。
一會兒工夫,吳峰就從山頂上下來,說“山長,很奇怪下游駛上來一艘船。”
“船?”李奇望著老趙奇怪的說道。
“船?”老趙也是很奇怪,按他們多年來對這片水域的瞭解,好像上游的經濟並不發達,也不存在會有貨船會從這裡通航的可能。
至於附近的漁民,這附近的民眾大多是以種田為生,就算有少數會打魚,那也不過是撐個小的竹排,小艇都不多見。
也不存在會有出海的船,畢竟現在名義上來說,朝廷還是禁海的,雖然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有能力出海的,要不是海盜走私團伙。要不就是權力極大的貴族財閥,但不管是哪一種人,都不會在乎朝廷的禁令,何況這禁令是早很多年前的,已不合時宜。
當然,他們走海船的,一般不會出現在這已經算是內河的地方,除非要躲避颱風,他們才會往內河航進。
“走,上去看看。”李奇提議說道。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一陣風吹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這裡視野果然極為開闊,可以極目望遠,了無遮擋。
遠方,果然是一片白帆逐漸的出現在海空一線的江面上,李奇道:“有船,證明這河果然可以通航到大海,而且看那船所用的船帆數量,這船也並不算小了。”
古代中國所用的船帆多為硬帆,操縱起來對人員的技術需求較高,好處是在微風,逆風時也能獲得不錯的前進動力,但對強風的抵禦力較差。
遠望看那船有幾片帆,那就不會是小船,因為小船不可能會有復帆,只需要一片帆就行了。
也只有船大到一定程度,一片帆不足以提供動力,才會使用復帆設計,那這樣需要的人員也就多了,而且對人員的協作要求也提高。
警衛排的人員都高度警戒起來,都在排長的安排下,紛紛進入戰鬥位置。
那船也在江面上慢慢的行駛著,卻無法看清船上的情況,那船也不會發現這邊的異常。
後來,那船順著其中一條支流駛了過去,消失在河岸竹林的掩映之中。
有船,那證明這附近還有一股李奇也不瞭解的勢力,但也證明了在這裡造船是可行的,造出了船,可以順流而下直達大海。
可是船廠的安全要求卻是提高了。
剛開始李奇還以為先造的是小船,有個一百幾十人在這駐紮就可以了,慢慢發展到需要的時候,才順理成章的增加人手,可現在看來,人數太少,安全都不能保障。
畢竟這裡已經遠離山寨,按這時的條件,走陸路來到這裡,就算不怕埋伏,急行軍沒個一兩天也是不行的,怕一點點人放在這裡,會被人一窩端了。
而走水路,更不行,自己船都沒有,劃個竹排,那隻能是送菜的份。
看來要回去仔細商量,從長計議。
但不管如何,這船,是一定要造的。魚米之鄉,這沒船怎麼打魚?沒米可以開荒,這荒一直在開,也只差魚了,總要多管齊下,這才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臨近傍晚,李奇才按計劃順著原來的航線,出現在梁家富的視線之中。
自從李奇帶著隊伍超過打魚隊前出考察,梁家富就一直擔心著,一邊指揮著打魚隊圍網,一邊不時的望著前出的方向。
梁家富就是常年在水上討生活的,太瞭解這水面上的風險了。
古人常說:“行船跑馬三分命。”可見這水上的風險之高。
雖然魚獲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