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2/4 頁)
的言論,匯集整理以後呈送給皇帝閱覽。但是根據皇帝的那段話來判斷,目前在朝堂上爭論的東西好像已經超出了齊遠恆一開始的建議。
&ldo;朕是想既然要設這麼一個衙門&l;廣納民智&r;,就不應該讓民智浪費在漫無邊際的地方,自然須指定些東西讓百姓來議論議論才是。只是朕很猶豫,此舉一開,民間議政之風大漲,萬一偏離了一開始的目的,只怕到時候事態會很難收拾。&rdo;齊遠恆的建議注重的是&ldo;廣納&rdo;,到了景帝手裡後卻變成了要如何盡最大可能的利用&ldo;民智&rdo;的考慮,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目的。只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這議政的風氣一開,以後要想禁止就要花很大的一番力氣了。
&ldo;臣覺得此法甚妙。議政之風要想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給百姓一個可以議論的地方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盡情議論,朝廷也可以從這些議論中挑選一些值得納取的意見。&rdo;衛衍也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ldo;至於陛下為難的事,只要小心掌控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亂子。說到底,不管民間怎麼議,到最後做決定的那個人還是陛下。&rdo;
&ldo;既然連你也說好,看來肯定是好的,朕就不猶豫了。&rdo;連衛衍用那稻糙腦袋思考都能發現其中的好處,景帝相信此舉肯定還有些他目前還沒想到的好處。
天啟三年四月,景帝下令設定民議司專門負責民間議政事宜,並且明詔天下對齊遠恆進此善言大力褒獎。
景帝此令開了朝廷允許民間議政之先河,後來因種種原因朝政雖有些變動,但是對民間議政的寬容以待並沒有改變,這一仁政很明顯是為未來的弘慶盛世奠定了基石。
而景帝對齊遠恆的褒獎則讓齊遠恆很快聲名大振,自此後儼然執天下士林之牛耳。關於這個舉措景帝一開始得到的好處是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皇家、朝廷與士林的關係前所未有的緩和甜蜜,至於更有價值的好處,要過很多年他才能體會到。
在這般舉國百姓都將目光放在這個民議司上面的時候,卻有烏雲從西南之處瀰漫過來。
景朝的西南之處為戎州,戎州以南有一夷國。時因夷國國內國君昏庸,朝臣腐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夷國朝廷為了平息民怨,轉移視線,將這主意打到了景朝的身上。天啟三年四月末,糙長鶯飛之時,夷國軍隊悍然越過邊界,進入了景朝境內。
因夷國軍隊乃不宣而戰,戎州的邊境守軍措手不及之下竟然連失數城,一退再退,退守到了雲城。
雲城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它遏制著邊關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兩邊都是險峰峻嶺,易守難攻,是戎州的重城之一。一旦雲城失守,後面則是無關可倨,無險可憑的平原內陸,夷國軍隊就能長驅直入,馳騁千里。戎州知州在反應過來後迅速調集軍隊增援雲城,並向朝廷急報求援。
當時陳天堯大將軍正鎮守在西北滁州,壓制西北蠻族的蠢蠢欲動。西北大營離雲城最近,若從那裡調軍增援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雲城,不過景帝考慮到將陳大將軍調去雲城可能會引發西北蠻族異動,便沒有動用他,只抽調了他手下的一部分將兵增援雲城。
這樣的考慮從理論上沒有問題,可惜增援以後依然沒起多大的效用。這戰事一連打了數月,送來的戰報上卻始終沒有能讓景帝稍微舒展一下眉頭的訊息。戎州守軍與夷國軍隊在雲城城外開始了漫長的拉鋸。而且因為夷國在先前佔據的城池中開始紮根下來,讓這場戰事愈發艱難起來。
時景朝勢強,夷國勢弱,卻出現這樣的戰局,是有許多原因的。其一是由於太平的日子過得太久了,以至於朝中無善戰之將,軍中無會打之兵。自先帝朝開始到太后攝政時期,近三十年景朝的邊疆不曾有過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