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5 頁)
宋九,豈不聞廉頗與附勢等門客的故事?”
“燕博士,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是如此,那是一百分。”
“什麼一百分?”趙匡義奇怪地問道。
張博士在邊上做解釋,十個學子離開,宋九十分失望,於是制訂了畢業證與結業證制度,但什麼樣的分數才為能畢業,昨天宋九才宣佈。現在學六門課,經義、算術、會計、明律、物格與實用,每門課一百分,張燕二人不同意,認為經義分太少,三人爭執了一會,將經義與算術定為二百分,以示它為幾門課重點所在,實用主要是物格與會計,於是取消代入物格與會計,物格一百四十分,會計一百六十分,明律一百分。這是討價還價的結果,若以兩個博士來定,明律一百四十分也不會讓物格一百四十分,但讓宋九來定,物格能兩百分,經義都不能兩百分。
六門課考變成五門課考,合計八百分,必須五百五十分才能及格,及格了才能發畢業證,否則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結業畢業,二個選擇是留學,再學一年。
不要以為輕鬆,宋九自己也說了,到時候只會有六七成學子能順利畢業,餘下的未必能透過。這十名學子被商賈敲走,都是以前測驗時成績好的。只要以後繼續努力,想畢業不是那麼太困難。但若扣了一百分,那就是必須要考六百五十分,這個難度就加大了,有可能六成不會及格。
說著張博士還拿來一張試卷給趙匡義看。
這是宋九先弄出來的,主要是針對算術,後來兩個博士看到,也認為不錯,拿來了,用在經義上,墨義、貼經、詩、賦、策、論,各自多少分,宋九索性將幾門課一起製成考卷,時不時來一個摸底測驗。
只有一點不好,出試卷會很麻煩,四人出好了試卷,讓兩個博士帶回內城,請文人謄抄,一份試卷最少七八個文人折騰一晚上才能抄完。有印刷,雕版印刷成本太高,宋九也考慮過活字印刷,正字反鑄這時代行,鑄造技術也能勉強過關,關健就是粘合劑與油墨,想研發需要很大精力的。僅一百來份試卷,就是有了銅活字排版也不值。因此每出一次試卷都花費了不少錢,若幾門課全出,文人的薪酬,筆墨紙硯,最少得花六七貫錢。
趙匡義默默聽著,心中對宋九印象稍稍改觀,雖貪,但該用的時候也不含糊,難道這小子真的記住了自己那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燕博士與宋九仍在低聲爭論。
趙匡義還是沒有作聲,他聽說過一些宋九的教育,宋九教育講究什麼人性化,二位博士是理性教育,現在反過來,燕博士要人性化處理這件事,宋九是理性處理這件事。趙匡義心中是贊成宋九的辦法,朝廷要有朝廷的規矩,學舍雖小,也要有規矩,不收不好,輕易讓他們回來也不好,若不嚴懲,以後隨意的進進出出,終是不美。
皇太弟在此,爭下去未免給皇太弟留下壞印象,張博士學玉蘋,做和事佬,大家各自退讓一步,罰五十分。
然後又要變動,本來兩博士分好了班,這一回,甲班學子又多了,只好讓幾個學子重新回到乙班。並且一動,桌椅全部要重新動彈,忙了好一會兒才安定下來。
趙匡義搬來一個椅子,大大方方在往門口一坐。宋九與他打了幾次交道,慢慢恢復正常,學子不行,儘管他只是坐在門口,強大的氣場還是震得學子鴉雀無聲。
宋九喝道:“起立。”
學子一起站起來道:“先生好。”
“向二大王殿下行禮問好。”
學子向趙匡義行大禮後又齊聲說道:“二大王好。”
“免禮,”趙匡義道,但在心中想,這法子好,小時候自己見到私塾先生也問好,但不象現在這樣齊整地問好,不但能尊師重道,還能讓學子集中精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