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不多時,運糧隊又進行了兩個陣型的變幻。而當白梨高舉右手之後,所有的八個陣均聚集在中陣周圍,形成一個密集的圓形。這標誌著陣型的變動基本告一段落。
鐵白梨仰頭看向佇立在高臺上的獸臉將軍,雖然不知道他為什麼要蒙著面,但看著其他人對他畢恭畢敬的模樣,不是燕王又是誰呢?
燕王低下頭來,視線竟恰恰落在了鐵白梨的身上。
兩人對視了那麼一瞬間,鐵白梨只覺得那狹的獸臉眼縫中透露出來的眼神,是無比的清澈和冷峻,彷彿雪山上剛剛化凍緩緩流淌的溪水,清淨透亮卻又生人勿近。
鐵白梨忽然有一種特別的直覺,不好,這燕王該不會動起了什麼鬼心思吧。
一直以來沒有發表意見的燕王忽然冷聲對秦景同道:&ldo;派一個百人隊,手持木棍前去闖陣。&rdo;
秦景同愣了一下,禁不住重複道:&ldo;殿下,您要派人闖陣?&rdo;
燕王看了一眼秦景同,&ldo;怎麼,還要我再一遍?&rdo;
秦景同當即稱不敢,立刻退下佈置去了。
幸虧他多了個心眼,打量了一下運糧隊的武器配置,發現他們竟然大都手無寸鐵,反覆思量之下,也派人同時給他們準備了木棍。否則的話,這力量之間的對比也太不均衡了。
在聽到燕王的吩咐後,趙和堂與吳永不解地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ldo;殿下,這是何故?&rdo;
燕王背著手轉過身來並沒有回答他們,反而問道:&ldo;兩位將軍可知歷州軍有多少騎兵?&rdo;
吳永忙道:&ldo;我這裡五百,趙將軍那裡五百,您麾下有一千。&rdo;
燕王點點頭道:&ldo;正是如此。歷州軍騎兵並不多,總數七千,其中騎兵兩千。不過你們二人可知咱們大慶國騎兵佔總軍隊人數的比例呢?&rdo;
趙和堂與吳永一道搖搖頭,稱不知。
燕王道:&ldo;孤在京城曾看過名冊,我軍騎兵十分缺乏,只佔全軍總數的七分之一,騎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無馬,結果有些地方的守軍竟是在騎兵營地裡設定木馬,以利於騎兵訓練上下馬。百餘年前我大慶國初創時,太祖所統五萬二千人,僅有三千多戰馬,可見缺馬到何種地步。西域當時曾向太祖獻汗血寶馬,高五尺一寸,竟無人敢騎,當真是可嘆可笑。&rdo;
趙吳二人不知為何燕王忽然談起了騎兵,腦裡有些轉不過彎來。
燕王頓了頓,又道:&ldo;那時北方蠻族正處於鼎盛時期,趁著中原大亂,各個勢力犬牙交錯一片混戰的時候,也想進來分一杯羹。起初蠻族倒也是一路凱歌,直接殺到了中原腹地,結果碰上了太祖。要知道中原地帶大多一馬平川,非常適合大規模的騎兵作戰,當時人們大多以為太祖要大敗而歸,可萬萬沒料到的是,太祖竟然憑著這五萬餘人馬組成的步陣,殺得蠻族丟盔棄甲,一潰千里,二十年間不敢再覬覦中原。&rdo;
趙吳二人雖然也知道開國太祖的功績,但聽燕王這麼一,憑藉他們多年打仗的經驗,他們頓時目瞪口呆,按照常理,步兵與大批騎兵對抗,得勝的機率真是之又,他們實在想不通其中的關節,只得嘆道,&ldo;太祖果然是天選之,大慶國是上天保佑啊。&rdo;
v本\文/來自\v\v/\ g zb pi bsp; o ,更v新更v快無彈窗
正文 25、檢閱(六)
高臺之上並無遮擋,雖是勁風習習,但穿著緊身鎧甲的眾人依然覺得悶熱難當。
趙吳二人雖不知燕王談論騎兵是何用意,但也隱約猜到是否與當下天雄關運糧隊所擺之陣有關。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