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老兵的葬禮(二)(第2/3 頁)
協助中隊長精心策劃如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雷管炸藥到一鍬一鎬……
因為部隊是臨時組建的,沒司務長,中隊的伙食和裝備也歸他這個文書管。他留給我們的與其說是日記,不如說是賬本。上級配發了哪些工具,隊裡採購了多少工具,每天伙食費花了多少錢,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並且花多少錢,每天吃多少糧食,都要精打細算。
他們就是這樣精神飽滿地精打細算,鬥志昂揚地挨凍忍飢,一路唱著戰歌向鴨綠江挺進的。1950年12月9日下午,他們中隊作為先遣部隊跨過了冰封的鴨綠江。
我不知道他們跨江的畫面是不是‘雄赳赳氣昂昂’,只知道日記裡記載著他過江時揹著測量工具、帶著乾糧。我也不知道他們走的是冰河,還是橋樑。我以前什麼都不懂,都沒仔細問問他,現在想問也問不成了。”
餘向前比韓渝更歉疚,以前在老沿江派出所時他只是把老錢當作一個燒飯的退休職工,從未想過老錢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更沒問過老錢當兵時候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書記感慨萬千,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確認武裝部幹事正舉著小攝像機拍攝,再次看向韓渝。
“那一天日記的頁首處,錢叔只寫了‘打前站過江’五個字。一反常態,字跡潦草,想必他肯定累壞了。”
韓渝看了看講稿,哽咽著說:“過了江就是戰場,踏入朝鮮的第一天錢叔便投入了搶修戰鬥。他在12月10號的日記中寫道‘妙香山浮橋不夠寬’,‘新興洞橋被炸成兩段’。
1950年11月30日,錢叔在進入朝鮮的第三天,就在日記本上做了規劃,‘工程主要是開山,首先要克服急彎、視距加寬、保持寬度和懸崖甚多。第二步是避車洞……
哪條路要修多長,哪條道要加多寬,需要多少噸炸藥,勘察有哪些困難,如何保障安全……從錢叔的日記上可以看出,他雖然不是幹部,但他所做的工作跟志願軍指揮員沒什麼兩樣。”
餘向前感慨地說:“那時候識字的人少,部隊文書相當於半個幹部。”
錢書記深以為然:“是啊,換作別的部隊,說不定早提幹了。”
“錢叔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主要負責勘察、設計、施工和協助指導員負責中隊後勤,雖不曾跟敵人面對面刺刀見紅,但曾多次跟死神擦肩而過。”
韓渝再次擦了擦眼淚,看著躺在鮮花中的老錢遺體道:“一次築路遇敵機轟炸,部隊躲進山洞,敵機向洞內掃射,一顆子彈打到洞壁又彈過來,一個戰士推開了錢叔,卻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件事成為了錢叔永遠的痛。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錢叔所在的中隊連夜接到搶修命令。為防止敵軍發現,不能開車燈。道路溼滑,不幸翻車……錢叔負傷,又有一位戰友犧牲。
1951年夏天,他們正在朝鮮老鄉家睡覺,敵機突然來襲。欺負我方沒有高射炮,飛的很低,低到躺在炕上的錢叔透過支起的窗戶,能看清飛行員的眼睛。一梭子掃射,來不及躲避,他身邊一左一右的戰友都中彈身亡,他能生還純屬僥倖。
修橋需要圓木,運木卻艱險重重。敵人利用空中絕對優勢,不光對橋樑狂轟濫炸,也對河道進行火力封鎖。剛開始放運木排,損失慘重,不僅排毀,更有傷亡。
錢叔急中生智,改變戰術,他帶著會游泳的戰士潛在木排下面,或將木排化整為零,迷惑敵人以為是無主漂流木,進而成功在朝鮮的禮成江上放排70華里,及時完成運輸線上緊急的修橋任務,錢叔也因此立功。
1952年初,部隊已推進到‘三八線’以南,他們和敵陣犬牙交錯,安靜的時候甚至能聽到對方說話。敵人近在咫尺,他那雙拿慣了鋼筆、標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