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堪一擊的俠客們(第1/4 頁)
自古以來攻城戰,爬城和奪門最為兇險。皆因這兩處都是守城方重點防禦之地。
雖然天佑大清,潼關城頭的火炮因為火藥填得太滿,把自己炸飛了。可明顯馬世耀沒安好心。城門裡面還不知道埋伏了多少伏兵。
這城門口不知道還要流多少血,血戰幾番才能攻下。
還好因為地勢的原因,潼關的東門只有一道城門,裡面並沒有建甕城,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即便是耿仲明萬般的不情願,可是多鐸軍令已下,便沒有更改的道理。而此時也確實機不可失。城門大開,城頭上亂作一團。正是搶奪城門的大好時機。
如果回大軍之中,再慢慢的派兵點將。說不定馬世耀那邊也把城門重新封上了。
耿仲明左右看了一眼,發現身邊只帶了幾百家丁親衛。這些家丁可都是都是自己的寶貝疙瘩。幾乎每個都認了自己為義父。
這一次進取中原,自己所轄部隊足足能有一萬多人,可大半卻是入關後收的一些投降的漢軍。真正稱得上精銳的,也不過手下這不到一千人的家丁親衛。
明末流行蓄養私兵,把隊伍中最為出類拔萃計程車卒收歸武將自己的門下作為家丁。有的甚至會拜武將為義父,改姓為家主的姓氏。
普通軍戶與家丁的待遇自然也不盡相同。普通衛所的軍戶想吃飽都成問題。可這些被選為家丁的親衛則屬於武將自己的私產。能有武將自己一口吃的,就不會餓了這些家丁。
當然在戰場之上,這些家丁、義子們也是真正能出死力的存在。
當年豐臣秀吉一統日本。集齊日本最能打的將帥,組成九大軍團攻打朝鮮。在碧蹄館一役中更是設下埋伏。三萬人去打明朝將官李如松的隊伍。
李如松只有兩千人,可這兩千人卻是真正的精銳,大部分都是自己蓄養的家丁。
結果即便兵力相差十倍,又在日本的有心算無心之下。李如松的家丁部隊硬是抗住了幾萬日軍精銳的輪番進攻。足足打了一天一夜不分勝負後,才互相撤軍。
這私兵家丁的戰力,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家丁雖然戰力強悍,蓄養精銳的費用卻也驚人。
崇禎十七年,大順軍還未破北京城之際。崇禎皇帝招來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說能不能把山海關外的關寧鐵騎調回來去打闖逆。
吳襄說臣雖然號稱六萬人馬,不過真正能打的也就三千家丁。可是陛下您放心,我這三千家丁可謂以一當百。如能調回關內,保證能為陛下盡殲闖逆大軍。
崇禎大喜,問大軍開拔需要多少錢。吳襄說非紋銀一百萬兩是不能動的。之後給崇禎算了一筆細賬,告訴崇禎為什麼三千家丁就需要這麼多錢。
當時史書上只記載了九個字“上佇思良久,深然其語”
由此可見這家丁私兵是每個主將的心頭肉,非必要時候,耿仲明是絕對不會輕易動用自己的家丁隊伍的。
這攻佔城門其實就是個粗活,一般都是讓雜兵們去蟻附攻城。如果實在攻不下,也要等把守軍的銳氣磨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派出自己的家丁一戰功成。
現在機不可失,想到自己的親衛家丁就要去添潼關城門這個沒有底的黑窟窿。耿仲明可以說心頭都在不斷的在滴血。
不過軍令如山,耿仲明也沒有辦法,如今機不可失,大軍都壓在後陣,回去調遣肯定是來不及了。只能身邊有多少人算多少人了。
耿仲明咬了咬牙,將身邊的幾名親衛統領叫在一起簡單的說了一下,之後催動戰馬,向潼關城門殺去,
此時,原本等在城門口,準備獻城投降的馬世耀早已跑入了潼關城內。
事實上當他看到那個呂祖打扮的道士從城頭一躍而下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好了。慌忙間拉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