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3 頁)
三人的重點在這點上段宏略微皺眉,盯著她想看出這話的真假。
&ldo;喝茶喝茶&rdo;,白裙姑娘自然看出段宏他們不信,也不繼續聊不下去的話題,便又岔開道,&ldo;奴家金翠,是這茶肆店主的女兒,你們可以喚我一聲翠娘,我就想各位貴人交個朋友&rdo;。
她說這話時眼睛卻是看著段宏的,在細君眼裡,她恨不得將段宏生吞活剝。
翠娘常年在茶肆中謀生路,形形□□的人都打過交道,她生性直爽坦白。
喝了口水,段宏站了起來朝著翠娘一笑,信口就來,&ldo;翠娘,我打帝丘來,等我從長安回來的時候,如果還在你這茶肆歇腳,咱們在交個朋友,如何?&rdo;
翠娘一聽&ldo;呀!&rdo;的一聲,&ldo;爺怕是回不來了,就在昨日,帝丘瓠子河決了堤,淹死了好些人,爺也是福大命大!&rdo;
這下細君劉蒙也站了起來,皺起眉看著段宏。
劉蒙粗獷的聲音響起,&ldo;姑娘如何確信是帝丘發大水?我們才從帝丘趕過來的,路上可是一點跡象都沒有!&rdo;
翠娘好笑道,&ldo;爺,發大水可是昨晚夜裡的事兒!您不信?今天早上,可就河南太守派遣的人可是快馬加鞭去長安報信去了,還在我這裡換了匹馬&rdo;。
坐下的段宏又喝了口茶,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百轉千回,上報朝廷如此著急可見這次是災情與往日小打小鬧水患不可同日而語。
劉蒙望著一眼拴在茶肆旁的眾多馬匹,也不知換下的是哪匹,他欲言又止的望著段宏。
安撫細君劉蒙坐下,段宏沉靜了片刻,見回到櫃檯上的翠娘還在打量他們,他略微揚高聲音道,&ldo;這些年也沒見朝廷要真正的管這檔子事,投奔親戚要緊! 咱家現在就只剩我們三口人,也沒什麼家當,就別惦記家了!&rdo;
三人心不在焉的喝完茶,扭不過段宏,大家上了車準備繼續趕路,半晌不見劉蒙驅馬,細君正欲掀開簾子看看,只見一隻瀅潤淨白的手提著一包幹糧伸了進來,車裡兩人一看,是翠娘。
翠娘掩面笑道:&ldo;爺,我就在這兒當壚賣茶,哪兒也不去,爺回來的時候,經過這茶肆可要來喝杯茶!&rdo;
說完她深深的看了一眼段宏,細君看段宏沒準備接過乾糧的樣子,便接過乾糧道了聲謝。
翠娘一笑,迴轉身子離開。
車簾剛放下,便聽見馬車裡段宏的聲音,&ldo;你這孩子,爹平日怎麼教你的,不能隨便收人東西,等到了長安看你娘怎麼收拾你!&rdo;
說者有心,聽者更有意,翠娘低頭,掩去失望之色,疾步走進茶肆。
馬車裡,細君與段宏大眼望著小眼,一時無語。
經過霍玉一事,細君對與段宏身邊的女子格外小心,不在隨心所欲任意妄為,過去媒婆說了那麼多姑娘,只有霍玉讓細君想明白以後覺得惋惜。
劉蒙趕著馬,官道上汲汲的馬蹄聲聽得歸家的人有些心急,趕路出遠門的人有些心煩。
那個陽光溫暖的上午,就如往日一樣很平淡的流逝了,後來,細君原道返回的時候,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不斷在心裡叩問自己,要是在茶肆那個小小的分水嶺,他們趕回帝丘了該多好,帝丘哀嚎遍野,也不及後來發生的剜心。
至於那場河患,只在《漢書&iddot;食貨志》中記述下寥寥數語,&ldo;是時,山東被河災,乃歲不登數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尤其是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