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1《現代小說》第3卷第1期。
2《現代小說》第38第1期。
不久,潘漢年又撰寫了《普羅文學運動與自我批判》一文,要求從事左翼革命文學的同志透過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克服思想上的障礙,鞏固我們的陣線,整齊我們的步伐,以利於左翼文學運動健康發展。文章指出:&ldo;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最能夠接受正確的客觀批判,同時,他一定又是自己陣營內檢討工作,堅決執行自我批判的人,毫無彼與此個人情感意氣的虛掩。&rdo;1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自我批判的目的與手段,絕不允許從個人利害關係或私人感情出發,用小資產階級的理論和態度去攻擊別人。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發展到現在,自我批判的工作是很不夠的。&ldo;為了要把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普遍化,為了要確立中國普羅文學運動的理論,為了要指摘作家思想與生活的錯誤,為了要指導一般青年讀者怎樣去理解作品,我們應當馬上開始中國普羅文學運動的自我批判。&rdo;2這樣才能糾正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中自負的態度和不正確的傾向。
1《拓荒者》第1卷第2期。
2《拓荒者》第1卷第2期。
潘漢年的兩篇文章對歷時年餘且近白熱化的論爭得以逐步平息起了決定性作用。論爭雙方開始正視、認識共同關心的焦點問題,分清了文化戰線上真正的敵友,在攜手並進中加深了理解與溝通。最終使這場&ldo;爭論和糾葛轉變到原則和理論的研究,真正革命文藝學說的介紹,那正是革命普羅文學的新的生命的產生&rdo;。1
1《魯迅雜感選集》序言,轉引自《中國新文學史稿》上冊,上海文藝出版社。
在平息論爭的基礎上,潘漢年又召集創造社、太陽社的黨員連續開會,討論以何種形式把一切進步作家組織起來。幾經商議,一致同意中央提出的建立左翼作家聯盟的革命文學團體。潘漢年讓馮雪峰去魯迅家中拜訪,就成立左聯的有關事宜徵求魯迅的意見。魯迅聽了馮雪峰的匯報,高興地表示贊成。此後,潘漢年又同包括創造社、太陽社成員及黨外人士鄭伯奇在內一起座談,再次重申了黨中央結束論爭的意見,對自己沒有及時發現已存在的教條主義、宗派主義錯誤作了自我批評。會上,經潘漢年提名,由各方商量後推定魯迅、鄭伯奇、馮乃超、夏衍等12人組成左聯籌備小組。1929年10月,潘漢年在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上,要求儘快擬訂左聯發起人名單,起草左聯綱領,分頭徵集會員。他還叮囑夏衍、馮雪峰等人及時向魯迅通報每次籌備會議的情況。左聯發起人名單和綱領形成後最先徵得魯迅的同意,再由潘漢年過目後轉送黨中央審閱,於1930年1月定稿。
這裡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潘漢年代表黨中央對魯迅的爭取、團結工作。儘管潘漢年曾參與了創造社對魯迅的批判,當黨中央決定立即停止論爭和對魯迅的批判後,潘漢年勇於率先作出自我批評,並專程赴內山書店與魯迅交談,虛心傾聽魯迅對左聯籌備工作的意見。潘漢年的真誠坦蕩和高度的黨性覺悟,令人肅然起敬。
經過近半年的籌組,左聯成立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潘漢年與籌備小組最後確定於1930年3月2日在竇樂安路中華藝術大學召開左聯成立大會。前一天,潘漢年由夏衍等陪同實地察看了中華藝大四周環境。他們沿北四川路、竇樂安路至中華藝大二樓會場,連學校的每個房間都仔細檢查,學校共有幾個出口,分別可從哪條路出去,都‐一問明,心中有數。由於會議籌備時間較長,與會人數又多,為防範國民黨當局破壞,潘漢年在會場內外佈置了數十名糾察隊員,確保會議安全。此外他還派了4名身強力壯的工人糾察隊員暗中保護魯迅先生,萬一出現緊急情況,便可安全護送魯迅從後門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