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2/2 頁)
個月中,潘漢年不僅顯露出編輯報紙的能力,更加顯露出政治活動能力。特別是在當時政治情況下,他不過20來歲,已經能夠對政治局勢表示自己的看法。就在這一時期,我們結成了真正的同志友誼。
二
南昌起義失敗了,我在1927年9月回到上海,與潘漢年又見面了。
潘回到上海之後,一下就成為上海黨內的&ldo;活動分子&rdo;或者說是&ldo;積極分子&rdo;,特別在江蘇省委的工作範圍之內。在大革命失敗的當時,少數人叛變了,不少的人消極了;漢年同志不灰心,不喪氣,仍然積極為黨工作,今天講來,這是很不容易的。當時江蘇省委書記是李富春同志,李在南昌任第二軍黨代表時,黨內任南昌軍委書記,李是認識漢年同志的,而且信任他。根據形勢,當時有必要組成一個中央的文化工作委員會,根據潘在左派文化界的關係,由他來擔任第一任書記,是很自然的。接受任務後,潘發揮了他的組織才能,首先團結了左派,成立了&ldo;左翼作家聯盟&rdo;、&ldo;社會科學家聯合,相應地也發展了戲劇、電影工作,使黨在宣傳上有能力與國民黨反動派、國家主義派、改組派、託派、新月派、現代評論派進行鬥爭。左聯、社聯的工作,透過黨,一直發展到北京、天津、廣州、成都……,一直發展到許多大學,今天還有不少老同志,就是透過參加左聯和社聯的活動,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上海,我與潘為了工作,經常見面,更加熟悉了。
大概在1931年,漢年同志離開了文化工作的領導崗位,於是我和他有一個短暫時期互不見面。1932年,我也脫離了文化工作,又和他在一起工作。但這時國民黨的血腥鎮壓,迫使黨中央無法在上海鞏固地領導鬥爭,而江西蘇維埃運動的武裝鬥爭日益擴大,因此在1932年秋天,我奉命離開上海,前往瑞金。這一離開,又是漢年同志替我精心安排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