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帕特羅克勒斯的航海之旅(七)(第1/2 頁)
從鯨灣港往南行駛120帕拉桑之後,帕特羅克勒斯在沙漠南端建立了一個叫諾洛斯的小鎮,此處離南邊的福爾斯灣還有110帕拉桑的距離,以後主要作為補給之用。
南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其礦產素以種類多、儲量大、產量高而聞名於世,擁有被譽為世界第二富含礦產的地質構造。南非的鉑族金屬、錳礦石、鉻礦石、鋁矽酸鹽、黃金、鑽石、氟石、釩、蛭石、鋯族礦石、鈦族礦石等多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列,甚至在世界總量中所佔比重超過了50%,其中鉑族金屬、氟石、鉻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黃金、釩、錳、鋯居第二位,鈦居第四位,磷酸鹽礦、鈾、鉛、銻居第五位,煤、鋅居第八位,銅居第九位。
船隊在南非西南角的福爾斯灣建立了一個城鎮叫爾必達“eλπ?δa“(elpida),在希臘語中就是“希望”的意思。然後在阿爾戈阿灣(Αpγoλik??Κ?λπo?)繼續建立了一個比較大的城鎮,起名最南的亞歷山大城。這裡是座頭鯨、南露脊鯨和多種海豚的棲息之地。
現在的南部非洲地區居住著科伊桑人,後來南非班圖語系的科薩人、索托人、祖魯人、茨瓦納人現在還在剛果河下游地區和喀麥隆高原甚至是尼羅河最上游的地區生活著,他們是在公元初年遭到北方勢力的壓迫才開始向南的大遷徙,這種遷徙前後持續了一兩千年。
科伊桑人是非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居住在南非地區的原住民之一,目前主要分佈於波札那、奈米比亞和南非境內,一部分以狩獵採集為生,一部分以遊牧為生,主要包括霍屯督人(科伊科伊人)、貝達馬拉人和布須曼人,有本民族的語言。
科伊桑人身材較小,成人平均身高僅145~150厘米,膚色較淺,呈黃褐色,臉部皺褶明顯,面板暗黃褐色,發黑略綣曲,臀脂發達,顴骨突出,眼睛細小,多內眥褶,帶有蒙古人種的很多特徵。他們的相貌與典型的非洲人有著巨大的區別,擁有著很多黃種人的特徵,與目前世界其他任何一個歐亞的民族和人種都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科伊桑人發源於西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北部與贊比西河之間地帶,也就是這些年部分人(主要是霍屯督人)向非洲最南部遷徙。與布須曼人一樣,霍屯督人也具有突出的藝術才能,他們的石雕、赭石繪畫、雕蛋藝術都十分有名。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他們的狩獵活動和社會生活,有的與他們所信奉的自然神有關。
到了公元三世紀的時候,布須曼人侵入霍屯督人的地盤,兩個大民族開始了鬥爭,也有了聯姻,但是即便如此,兩個民族各自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霍屯督人喜歡放牧生活,布須曼人喜歡狩獵生活。
霍屯督人是遊牧型民族,活動範圍很大,各個部族的成員也很多。居住的環境多是乾燥而涼爽的地方,季節性比較明顯,夏季炎熱,冬季也能見到霜花。因而水在霍屯督人當中顯得十分重要,他們的地區儘管雨水不多,但仍可見到鬱鬱蔥蔥的綠色海洋,為他們放牧提供了天然草場。
他們飼養一種角非常大的牛,多毛的肥尾羊和狗。牛在霍屯督人的社會生活之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除牛奶是他們的主食之外,牛也是他們重要的運輸工具。霍屯督的狩獵工具非常簡單、原始,狩獵方法頗多但都十分落後。
霍屯督人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單位是家庭,並由若干個家庭組成一個父系氏族,每個父系氏族組成一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稱和酋長。有的部落以自己的祖先命名,有的根據地理環境和物體命名。每一個部落在地域上並沒有明確的劃分,主要以原有水源、原有草地,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水源就是他們的財產。
有幾個父系氏族相對強大,較有影響的氏族是孕育酋長的氏族,酋長由該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