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白起——史書章章留痕跡,戰神傳說永不息(第1/3 頁)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冷酷無情的戰術聞名,被譽為“戰神”、“人屠”。
生於公元前332年,卒於公元前257年,活躍於秦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統一六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一 生平概述
1 早年經歷
白起出身於一個低微的武官家庭,但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和堅韌不拔的性格。
他勤於研習兵法,對古代軍事典籍如《孫子兵法》有著深刻的理解。
年輕時,白起在軍中嶄露頭角,憑藉其出色的武藝和戰略眼光,逐步晉升,最終成為秦國的一名將領。
2 軍事生涯
1 長平之戰
白起最為人所知的戰役莫過於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
此戰中,趙國與秦國爭奪上黨之地,趙國派出了老將廉頗堅守,而秦軍則由白起領兵。
面對廉頗堅壁清野的策略,白起採取了長期圍困的戰術,同時利用反間計使趙國撤換了廉頗,換上了缺乏經驗的趙括。
趙括的輕敵冒進正中白起下懷,他利用地形優勢佈下口袋陣,誘敵深入,最終合圍趙軍,導致趙國軍隊四十多萬人被俘。
為了避免趙國日後報復,白起做出了一個至今仍備受爭議的決定——坑殺所有趙國降卒,這一行為也讓他揹負了“人屠”的稱號。
2 其他戰役
除長平之戰外,白起還指揮了伊闕之戰、伐楚之戰等重大戰役,幾乎每戰必勝,為秦國掃除了統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礙。
伊闕之戰中,他以少勝多,擊敗韓魏聯軍,奠定秦國東出的基礎;
伐楚之戰,他攻破楚國都城郢,迫使楚國遷都,極大削弱了楚國的實力。
3 晚年悲劇
儘管戰功赫赫,白起的晚年卻充滿了悲劇色彩。
秦昭襄王后期,白起因病未能參與邯鄲之戰,而此戰秦國大敗。
秦王本欲讓白起接替指揮,但白起認為已錯過最佳時機,拒絕出征,此舉激怒了秦王。
加之朝中奸佞小人的讒言,白起最終被賜死,一代名將隕落,令人扼腕。
二 主要功績
白起的主要功績不僅在於一系列關鍵戰役的勝利,更在於這些勝利對於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程序的深遠影響。
以下是對其主要功績的詳盡闡述:
1 軍事征服的推手
1 伊闕之戰(公元前293年):
這是白起軍事生涯的轉折點。
面對韓、魏兩國聯軍,兵力處於劣勢的白起巧妙利用敵方內部不和,集中力量攻擊較弱的韓國軍隊。
從而瓦解了聯軍的抵抗,取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斬首二十四萬餘級,一舉打破了東方六國合縱抗秦的格局,為秦國向東擴張掃清了重要障礙。
2 伐魏之戰:
白起隨後又數次率軍攻打魏國,攻取了魏國的大小城池六十多座,進一步削弱了魏國的力量,鞏固了秦國在中原地區的控制力。
3 伐楚之戰(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
這是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戰役。
白起率軍深入楚境,採用迂迴戰術,避開了楚軍的正面防禦,直搗楚國腹地,攻佔了楚國的首都郢都,迫使楚國遷都。
極大地震撼了六國,為秦國南線的安全奠定了基礎。
4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
這場戰役無疑是最能體現白起軍事才能的巔峰之作。
面對趙國的頑強抵抗,白起透過精心佈局,成功誘敵深入,然後迅速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