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伕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孤山《水經注》曰: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山不連陵曰孤。梅花嶼介於兩湖之間,四面巖巒,一無所麗,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衝照,亭觀繡峙,兩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為林和靖放鶴之地。林逋隱居孤山,宋真宗徵之不就,賜號和靖處士。常畜雙鶴,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遊湖中諸寺,有客來,童子開樊放鶴,縱入雲霄,盤旋良久,逋必棹艇遄歸,蓋以鶴起為客至之驗也。臨終留絕句曰:〃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紹興十六年建四聖延祥觀,盡徙諸院剎及士民之墓,獨逋墓詔留之,弗徙。至元,楊連真伽發其墓,唯端硯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復之。天啟間,有王道士欲於此地種梅千樹。雲間張侗初太史補《孤山種梅序》。
袁宏道《孤山小記》:孤山處士,妻梅子鶴,是世間第一種便宜人。我輩只為有了妻子,便惹許多閒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厭,如衣敗絮行荊棘中,步步牽掛。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無妻室,殆是孤山後身。所著《溪上落花詩》,雖不知於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謂迅捷之極。至於食淡參禪,則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無奇人哉!
張京元《孤山小記》:孤山東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編籬插棘。諸巨家規種桑養魚之利,然亦賴其稍葺亭榭,點綴山容。楚人之弓,何問官與民也。
又《蕭照畫壁》:西湖涼堂,紹興間所構。高宗將臨觀之。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貴人促蕭照往繪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酒四鬥,夜出孤山,每一鼓即飲一斗,盡一斗則一堵已成,而照亦沉醉。上至,覽之嘆賞,宣賜金帛。
沈守正《孤山種梅疏》:西湖之上,蔥?親人,亦爽朗易盡。獨孤山盤鬱重湖之間,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時樓閣參差,詩歌點綴,冠於兩湖。讀〃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陰〃之句,猶可想見當時。道孤山者,不徑西泠,必沿湖水,不似今從望湖折??而入也。此地尚有古梅偃蹇,雲是和靖故居。
李流芳《題孤山夜月圖》:曾與印持諸兄弟醉後泛小艇,從孤山而歸。時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蕩,如鏡中,復如畫中。久懷此胸臆,壬子在小築,忽為孟?寫出,真畫中矣。
蘇軾《書林逋詩後》: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淥。
不論世外隱君子,傭兒販婦皆冰玉。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我不識見曾夢見,瞳子?然光可燭。
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
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臺差少肉。
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
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
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
張祜《孤山》詩: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合,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鐘聲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詩:湖水淡秋空,練色澄初靜。倚棹激中流,幽然適吾性。
舉酒忽見月,光與波相映。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