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第1/2 頁)
而出乎意料的是人民黨新任主席,當選為議長的李傑提出了,讓第二大黨一同參政的議題。經過數天討論,憲法中寫入了今後選舉由第一大黨組建政府,由第二大黨掌握監察部,由民主人士掌握法院的制度,以達到互相監視的目的,如果由於第一大黨議席未超過半數而與第二大黨組成聯合政府的情況下,監察部則由第三大黨掌握。同時憲法還規定了,每屆政府的年限為五年,總理連任不得超過三屆的規定。這樣議會掌握立法權,政府掌握行政權,監察部掌握監察權,民主人士掌握執法權的四權分立模式建立了起來。由於李傑擔任了議長,政府總理則由邱翼飛擔任了起來。同時政府還開始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國旗、國徽和國歌的方案。經過甄選,李靖遠提出的五星紅旗和以國旗、天安門、齒輪和穀穗為內容的國徽被確定了下來,國歌則被定為由兩位北疆著名的音樂家譜寫的《華夏的崛起》。政府方面除了中央政府由執政黨自行組建外,其他各省政府將在第二屆政府開始由本省人民選舉,中央政府則負責與其他在野黨派一起對各省選舉進行監督,以下的縣市級政府也同樣處理。
軍隊方面也進行了大的改動,陸軍方面近衛師和一線部隊的九大整編師進行擴建,由五萬人的整編師擴建為十五萬人的集團軍。同時近衛師被取消,而重新從退役老兵中精選出精英,建立了一個正規軍之外的集團軍命名為皇家衛隊,主要駐守首都負責皇室安全同時保護皇室在各地的產業,其實這隻部隊成了漢興財團特許的一直武裝,所有軍費也由漢興財團自己擔負,但是部隊規模是被嚴格控制的。九大集團軍與原來的五個快速反應師更名為近衛軍,二線部隊的三十個師擴編為五十二個,更名為野戰軍,三線部隊的五十個師擴編為八十個,更名為衛戍軍,由特警和預備役軍官在戰時編成的部隊被命名為守備軍。除皇家衛隊和近衛軍為募兵制外,野戰軍和衛戍軍都將採取徵兵制。
同時建立西伯利亞、華北、江南、西北、中亞、北大洋洲、南大洋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九個軍區由被提升為大將的北疆戰略戰術研究指揮部九名成員擔任司令員,分別管轄近衛軍一個集團軍和野戰軍三個師,同時下轄一定數量的衛戍軍部隊。同時建立東太平洋、中東、烏拉爾、東南亞、高加索五個邊疆戰備區,由因功被提升為上將的原整編師師長邱越、王英成、吳大猷、張可望和雅科夫列夫五人擔任司令員,各下轄近衛軍一個快速反應師和野戰軍五個師,以及若干衛戍軍。
第六十六章 新中國建立
第六十六章新中國建立
空軍各部隊改稱皇家空軍,由國防部空軍司直接領導,分別配屬到各軍區和邊疆區,其中各軍區分別駐守兩個甲等師和兩個乙等師,每個邊疆區各配備三個乙等師。首都除了皇家衛隊外還配備了兩個甲等空軍師和五個乙等運輸機師,同時進駐作為試點的三個野戰軍空降師。這樣經過擴編,中國空軍就有了五十八個師,不算備用的飛機,一線也擁有兩萬五千九百八十四架各種作戰飛機,幾乎相當於正在參戰各國飛機總數的五倍。雖然一時之間這麼多的飛機無法配齊,但是依靠中國強大的軍工產業,這也只是時間問題。
海軍方面也進行了重新編組,太平洋艦隊司令由鄧世昌大將擔任,下設七個分艦隊,將各配置兩個航母特混艦隊,分駐夏威夷、關島、紐西蘭、天津、上海、臺灣、海南島的海軍基地,印度洋艦隊司令由林永升大將任司令,下設五個分艦隊,各配置一個航母特混艦隊,分駐達爾文、帕斯、雅加達、科威特和吉達港。兩個大洋艦隊各配有三個海軍航空兵師和若干艦載機編隊,以及十個更名為近衛軍的海軍陸戰隊師,此外每個大洋艦隊還各配有兩個戰列艦隊,每個戰列艦隊擁有五艘戰列艦和五艘重巡洋艦。
在這個世界航空母艦還是個空白,根本沒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