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回鄉書院(第2/2 頁)
了夏鄉的第一個圖書館內,馬吉和老友們談笑風生,博古論今,好不愜意。
三嫂子一直都是個心靈手巧的女人,曾經的裁縫手藝,讓她對剪紙,編織,等非遺文化靈巧多變,花樣百出,這使得市文化旅遊中的媒體,爭強採訪宣傳。
一時間,在家鄉,三嫂子是夏鄉唯一的一位女性剪紙,編織的領頭性代表,三嫂子的剪紙也被納入沙市的重點保護非遺文化中,傳承先去才是非遺不斷代的唯一出路。
於是三嫂子在市文化傳媒中心的扶持和幫助下,成立了夏鄉非遺培訓文化中心,十里八村的夏鄉婦女,在農忙結束,都會聚集在圖書館三樓,剪紙室,剪紙和編織,變成了夏鄉婦女的第二副產業,產出的作品,有市文化傳媒銷售,或是有巴仁的直播平臺售出。
誰都沒想到,馬吉回鄉,創辦的慧學書院,把夏鄉,這個兔子不拉屎的山窪窪,給啟用,走出了沙市,走向全國。
回鄉書院,非遺文化興起了熱潮,很多市區學校,組織學生到夏鄉的慧學書院來體驗非遺,也當成了研學基地,回鄉書院徹底活了,也火了。
馬吉和三嫂子各有各事情要做,除了一日三餐,兩口能相聚一會,其他時間幾乎是不打個照面,小寶跟著馬吉,不是學詩就是在學朗誦詩的路上,一輛小小的二八大梁腳踏車,每天都在夏鄉的三一八國道上穿梭,後面還放著一架兒童座椅。
三嫂子學會騎電動腳踏車,因為要常常下到夏鄉的各個村裡收集剪紙樣品,不會駕駛技術的三嫂子只能騎著電車,奔波在夏鄉的山間小路,和回書院的三一八國道上,樂此不疲。
“沒想到,沒想到啊!完全沒想到呀,爸媽的回鄉之路,是這樣的。”巴仁驚訝的評價著。
“是呀,我媽也是屈才了這麼多年,非遺文化產業,不能到我們這一代斷代失傳呀!”白雪感慨的對巴仁說。
人生需要機遇,更需要趕上好時代,四通八達,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時代,悄無聲息染遍大江南北,創業之路,或許不僅僅限在熱鬧非凡的大城市,兔子不拉屎的夏鄉也會有春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