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洽人生(第1/2 頁)
72歲的馬吉和84的三嫂子,在白雪去川藏後,開啟了沒心沒肺、極盡奢侈的“神仙養老生活”
他們沒有活在過去,果斷選擇了“斷舍離”。
情感上,他們做好了面對彼此突然離世的心理準備,
三嫂子告訴白雪:“身體的痛苦,可以吃止痛藥消除,一粒不夠就吃多幾粒,一定可以止痛;至於心靈的痛苦,是自己想出來的,只要不想就不會痛苦。”
所以,說起三嫂子要是離世了,馬吉會微笑著說:“若一點痛苦都沒有,好事來的。”
在生活好轉的這幾年裡,馬吉將藏書、字畫、古董傢俱都送人之後,又賣掉大量不動產。
帶著十幾年的普洱,住進了沙市最豪華的沙漠星星酒店公寓。
有多豪華?
公寓一年在元至元人民幣不等,即使最基礎的房型,也可以將270夜空美景,盡收眼底。
躺在床上伸手就可觸控每顆想觸控的星星,幾乎每天都是星光燦爛。
馬吉僱傭了兩個人伺候他倆,倆人兼職秘書、助理、廚娘、護士、管家、司機,還有搬運工人的角色。
他們不僅負責馬吉和三嫂子的起居健康,還陪他們聊天、閱讀。
老年人的清齋戒律,馬吉一點不想遵守。
每天睡到自然醒,一起床就要喝茶、打遊戲機。
美食仍然是三嫂子生活中最享受的部分。
三嫂子對巴仁說:“有一天,我吃黃泥螺,上海人愛吃的那種,浸了很多酒在裡面,我一直吃,竟然吃醉了。”
馬吉對白雪說:“我現在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我是活一天過一天的人生,什麼也無所謂,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留,這些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白雪給他的評價是:面朝夜空繁星,散盡家財萬貫,瀟灑神仙也羨慕啊!
但即使這般縱情隨性,也還是被有些街坊鄰居老熟人好友可憐:倆人沒有自己的血脈至親是人生一大憾事。
在傳統的價值觀中,優質的男性,自然要擁有更多的後代。
馬吉見識廣博,琴棋書畫、除酒色嫖賭不染外,財氣、吃喝、文學電影,什麼都懂。
玉梅曾經誇讚他:“雖魏晉風流,猶有不及 ”。
他在沙市作家協會擔任會長,給男女情感期刊專欄寫文章,專門交流情感問題,點評吃喝玩樂以及男女情感。
寫作的第一年,稿費的收入竟高達到元。
馬吉一邊在專欄給大眾介紹美食,一邊進軍沙市的美食產業“診味園”,他創辦“軟梨汁”,做成罐裝飲料引入全國各省,僅當年抽稅就有一百多萬。
當地電視臺任芬採訪他時,對馬吉的定義是:“至少在我的視野中,他是最會享受人生的人。”
馬吉雖然有妻子三嫂子,三嫂子也有夫君馬吉,但並不是傳統婚姻,並沒有去過民政局。
馬吉曾用七個字評價妻子三嫂子:“會做,愛吃,也管我。”
三嫂子熱愛美食,一道豬頸肉能做出幾十種菜式,
馬吉讚歎“世間至美”,並感慨說:“她不像是在做菜,倒像是在調情。我越是渴望吃到,她越是不給滿足;等我不再抱有期望,驚喜卻來了。”
兩個人達成一致,有白雪,有巴仁,還有布達,就不再要孩子了。
對丈夫旺盛的桃花,三嫂子也從不干涉。
所以,馬吉雖然忙著賺錢,但他賺的錢沒有不是用來娶妻養家傳宗接代的。
年輕時,他有錢了就去找情人,看書,旅行,吃喝玩樂,什麼快樂便做什麼。
他真誠的對三嫂子承認過:“在他和巴仁媽媽分開後,幾乎三年一個,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