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5 頁)
〃以東海上軍將軍何倫為右衛將軍,王景為左衛將 軍,領國兵數百人宿衛。〃
此為用國兵為皇帝(:懷帝)的宿衛兵。
州郡由皇帝控制,封國屬於諸王。八王之亂所以
亂到西晉滅亡,就是因為皇帝控制的州郡無武備,而 封國則有軍隊。山濤死前,封建制度已經實行。他說為
國者不可以忘戰,州郡不宜去兵,是看到了諸王一旦 發動戰爭,朝廷將無法控制。
第三篇清談誤國附〃格義〃〉
清談的興起,大抵由於東漢末年黨錮諸名士遭到 政治暴力的摧殘與壓迫,一變其具體評議朝廷人物任 用的當否,即所謂清議,而為抽象玄理的討論。啟自郭 泰,成於阮籍。他們都是避禍遠嫌,消極不與其時政治 當局合作的人物。
東漢清議的要旨為人倫鑑識,即指實人物的品 題。郭泰與之不同。《後漢書》列傳五八《郭泰傳》雲:
〃林宗《郭泰)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靉論,故宦官擅 政而不能傷也,及黨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惟林宗及 汝南袁閎得免焉。〃
又《世說新語,政事類》何驃騎作會稽條注引《郭泰別 傳》略雲…
〃泰宇林宗,有人倫鑑識。自著書一卷,論取士之本。 未行,遭亂亡失。〃
又《抱朴子,外篇》四六《正郭篇》雲:
〃林宗周旋清談閭閣,無救於世道之陵遲。〃
郭泰為黨人之一,〃有人倫鑑識〃,可是〃不為危言駸 論?而〃周旋清談閭閻〃。即不具體評議中朝人物,而 只是抽象研討人倫鑑識的理論。故清談之風實由郭泰 啟之。郭泰之所以被容於宦官,原因也在這裡。
然而,郭泰是一個開端。魏晉兩朝清談又不是 同一面貌,同一內容。魏晉清談可分前後兩期。魏末西
晉時代為清談的前期。此時期的清談為當政洽上的 實際問題,與其時士大夫的出處進退關係至為密切。 換言之,此時期的清談,是士大夫藉以表示本人態度 及辯護自身立場的東西。東晉一朝為清談後期。清談 至東晉只為口中或紙上的玄言,巳失去政治上的實際 性質,僅止作為名士身份的裝飾品。
前期清談因為是與清談者本人生活最有關的問 題,即當日政治黨系的表現,故值得研究。這有〃四本 論〃和〃竹林七賢〃兩個大問題。
《世說新語,文學類》雲: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嵇公《嵇康)一見,置懷 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逋擲,便回急走。〃
劉注云:
〃《魏志》曰:會論才性同異,傳於世。四本者,言才性 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也。尚書傅蝦論同,中書令李 豐論異,侍郎鍾會論合,屯騎校尉王廣論離。文多不載。〃
《世說新語》此條劉注為前期清談的重要資料。按第一
篇《魏晉統治者之社會階級》說過,曹操求才三令,大
旨以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或負不仁不孝貪詐的
汙名,即未必有德。性者,仁孝道德也。曹操求才三令
講的實際就是才性異、才性離的問題。三令為曹魏皇
室大政方針之宣言,與之同者即是曹黨,反之即是與
曹氏為敵的黨派。有關四本論的四個人,傅嘏、鍾會論 同與合,李豐、王廣論異與離。就其黨系而言,後二人
為曹黨,前二人則屬於與曹氏為敵的黨派。何以見得? 《三國志,魏志》二一《傅嘏傳》略雲:
〃曹爽秉政,何晏為吏部尚書。暇謂爽弟海г唬�'何平 叔外靜而內I舌巧,好利,不念務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 仁人將遠,而鑰政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