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忽必烈的手段(第2/2 頁)
不同於李璮叛亂時期,李璮造反前曾經和很多的世侯有所聯絡,滿以為這些對蒙古統治同樣心懷不滿的軍閥會響應他,結果卻是應者寥寥。
他們雖然對蒙古人政權有很多不滿,但是都基本相信蒙古人統治中原是大勢所趨,把宋朝看作正統的觀念也十分淡薄,對於李璮提出的反蒙歸宋的旗號不感興趣。像德州軍民總管劉復亨直接把李璮的使者給殺了。太原總管李毅奴哥和達魯花赤戴曲薛倒是響應了,“領李璮偽檄,傳行旁郡”,但很快因所部忻州監州阿八赤等告發而被捕殺,根本沒來得及採取什麼軍事行動。
而現在孟神通武力通神,所統領的南軍軍隊強大,蒙古軍隊與之戰,連戰俱敗,他已經具備了傾覆元朝的能力。
可以說,孟神通顯達,發財了,就會“富在深山有遠親”,原本對於中原正統和漢族血統不感冒的漢人世侯,突然間覺得有多了一個選擇。
而且孟之祥不僅軍事達硬,政治攻勢亦十分凌厲,他與天下人共治天下,民皆得其利,不殺功臣,臣將皆待遇豐厚,其政治信譽一流,說到做到,這麼一來,難怪漢人世侯心萌異志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慎重,不僅不能輕易動手,還要做到至仁至義,以籠絡為上,避免事態惡化。
當年對於李璮造反之事,忽必烈早就覺察和防備的,他清楚“李璮坐制一方,叛無日矣”,但因北邊阿里不哥爭汗位茲事體大,忽必烈只能用加官進爵,多多賞賜的方式暫時將他穩住。
合必赤是個曉事的人,聽忽必烈說話後,不再堅持要求整治史天澤。
如此情形下,忽必烈派出使臣到達史天澤軍中宣讀聖旨,曰史天澤處事得當,功苦功高,賞賜千羊,加封為太子太傅!
古代官場上,太子太師(簡稱太師)、太子太傅(簡稱太傅)、太子太保(簡稱太保)被稱為東宮三師,簡稱三師,名義上是輔導皇太子的官員,實際上是個榮譽官職,地位百官之首。
其餘漢人世侯皆得賞賜,賜羊數百頭不等,並各有加官晉爵,忽必烈可謂政治手段老到,這麼個厚遇下,若餘漢人世侯還是造反,不要臉至極,哪怕投降南朝亦不可被重用!
“勝利,朕需要勝利!”忽必烈喃喃地道。
雖說平息了目前事態,但忽必烈覺得憋屈,那些漢人世侯敢跟他叫板是他們別有所恃,一旦元軍打敗明軍,破了孟神通的金身,那,就是另一番形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