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3 頁)
所以,大家都認為1994年的臺北市市長選舉是個改變的機會。這是臺北市改&ldo;直轄市&rdo;以來的第一次市長選舉,以前都是官派的。因此,這次的選舉特別引人注目。同時舉行的還有同樣是&ldo;直轄市&rdo;的高雄市長選舉,以及臺灣省長選舉。我就提一提跟我住的臺北市比較有關的選舉吧!
這一次的選舉是三強鼎立:國民黨的黃大州,新黨的趙少康,民進黨的陳水扁。新黨當時形象佳,派一個形象聲勢都不錯的趙少康出來選自然沒什麼問題。而黃大州,許多人認為李登輝讓他出來選是為了要搞垮國民黨。其實,雖然當時大家看不到他有什麼實質政績,但他也沒出過什麼大亂子,算是四平八穩型的,不讓他出來選市長也是說不過去。
民進黨這邊可複雜了。當時如日中天、一時瑜亮的陳水扁和謝長廷都在爭取這個機會。前面說過,兩個人都是一同從美麗島辯護律師團發跡,並在臺北的同個選區擔任過市議員及&ldo;立法委員&rdo;,可說是亦敵亦友,在這次黨內提名中,誰也不讓誰,競爭激烈。但戲劇化的是,在黨內初選的前一刻,謝長廷宣佈退出初選,全力挺扁。
其實這次選舉,從一開始大家就不看好黃大州,所以基本上也是陳趙兩人相爭。在這兩個人裡面,大家是很難抉擇的,因為都是一時之選。我個人認為,最後陳水扁會勝出,跟競選主軸有很大的關係。當初,趙少康陣營把這場選舉的層次提高到了&ldo;中華民國的保衛戰&rdo;,有點兒言過其實了‐‐只不過是個地方首長的選舉而已。
&ldo;有那麼嚴重嗎?&rdo;陳水扁當時就喜歡用這句有點兒戲謔諷刺的話反問趙少康。
所以,當時趙少康反而給人更激進、有某種政治潔癖的感覺。反觀陳水扁陣營打出的口號&ldo;快樂、希望&rdo;,整個競選氣氛就給人一種辦嘉年華會般快快樂樂的感覺。
所以啦,當時的民調,以年齡分佈大概有這樣的結果:中年以上支援國民黨的居多,中產階級支援新黨的居多,年輕一點兒的支援陳水扁的居多。很多高中生、大學生也是支援陳水扁的,不過他們沒有投票權,只能跟著搖旗吶喊而已。
說到搖旗,這次選舉也有些創舉,就是第一次有競選用的宣傳旗與競選主題歌出現。一時之間,能看到街上許多的汽車、摩托車,尤其是支援陳水扁的計程車車隊,車上都插滿了旗子滿大街跑。當時的競選主題歌,除了後來變成新黨黨歌的《大地一聲雷》外,就是陳水扁的《臺北新故鄉》跟《春天的花蕊》了,尤其是後者,因為曲調悠揚歌詞優美,有好一陣子都是ktv裡的點播冠軍。總之,民進黨在選舉中善於運用各種營銷策略,就是從這次選戰開始的。
所以,在當時的高中校園裡,許多同學喜歡將陳水扁的競選旗幟fèng在書包內側,每次一看到有人翻開書包露出那面旗幟,自己也會裝作無意地露出那面旗給對方看到。而支援新黨的同學,也會把新黨競選時的那件紅t恤穿在制服裡面,並有意無意將領口放開兩顆釦子給其他人看,這樣大家就心照不宣,知道對方是&ldo;同志&rdo;了。現在想想,這種愚蠢的行為倒也不是真的在挺扁,因為學校上層或教官大都還是支援國民黨的,所以,這麼做應該是種青春期特有的、藐視權威的叛逆行為而已。
陳趙兩人實力在伯仲之間,幾乎是一種歡樂氣氛與悲壯氣氛的對決。情勢非常緊張,選舉前的最後關頭,甚至傳出了李登輝棄黃大州保陳水扁的說法。這些年來一直有很多人相信這種說法,但我持保留態度啦!因為黃大州聲勢本來就弱,就算陳水扁有百分之五的票是從他那裡爭取過來的,扣掉這些票,陳水扁還是勝。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國民黨的分裂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