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載光陰(第2/2 頁)
人互相攻擊,是他們的平常事情,又多次反覆背叛,不值得大漢前去救援,從秦朝時就拋棄了那裡,不隸屬於大漢,嚴助則不認同其觀點,武帝其實也認同應該救援,可是沒有調兵“虎符”。
於是派遣嚴助憑“符節”到會稽調兵,會稽太守按法規拒絕,不派兵,嚴助就殺了一個司馬,把漢武帝的意思告訴太守,於是出動軍隊從海上前往救援東甌。
當時的漢武帝還沒有實權,只能以“皇帝符節”下詔,可高祖祖制,調動地方軍隊必須要“虎符”和“皇帝符節”,又要明發詔令,三者缺一不可。
可“虎符”此時正在太皇太后的手裡,這位太皇太后,本身對於這件事就是不支援的態度。
可是武帝畢竟是武帝,硬生生居然殺雞儆猴,愣是以“皇帝符節”出兵救援,結果大勝。
當竇漪房聽到這訊息的時候,大驚,從這一刻她明白,這個孫兒要做的是開天闢地的大事業。
這場勝利,讓整個漢朝振奮起來,軍人,最喜歡的就是這種皇帝,而且新朝,也要有這類似的開疆擴土的訊息來宣告天下,同年,太皇太后竇氏礙於皇帝不能親自帶頭違反法規,後交“虎符”於皇帝。
從此,這個少年天子也算可以龍騰九霄,慢慢的在竇漪房的有意無意的授意開始一些政事的處理,直到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的去世,真正做到龍騰九霄,得以掌控大權。
公元前133年,謀劃兩年之久的馬邑之謀,由此拉開序幕。
馬邑之圍,又稱馬邑之謀,漢武帝第一次與匈奴的對戰,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
武帝又命將屯將軍王恢與材官將軍李息率3萬多人出代郡,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一舉全殲匈奴主力。漢武帝同時派遣商人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聶壹此人也是青史留名,他乃是商人,愛國的商人,在那個時期這種商人可不多見。而且他雖以出塞經商為名,但其實是一顆棋子。
聶壹見匈奴軍臣單于,他欺騙軍臣單于說,他有手下數百人,能斬殺馬邑縣令,舉城而降,牲畜財物可盡歸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軍前來接應,以防漢軍。
馬邑,這個邊關要塞,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它是除了雁門郡善無和雁門城關外,最重要的交通要道,鄰近右北平,其城中更是儲備無數財貨。
而恰恰軍臣單于貪圖馬邑城的財物,親率10萬大軍進入武州塞,並派使者隨聶壹先入馬邑,等斬殺馬邑縣令後進兵。聶壹隨後返至馬邑與縣令密謀,殺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級懸掛在城門之上,偽裝為縣令頭顱,用於欺騙匈奴使者。
也可能是天不滅匈奴,軍臣單于得到使者的報告後,率領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大軍來到距馬邑百餘里的地方,發現沿途有牲畜,卻無人放牧,引起了軍臣單于的懷疑。匈奴在此時攻下一邊防小亭,俘獲了雁門尉史。在威脅下,尉史將漢軍的計謀全部說出。軍臣單于聽後大驚,下令立即撤軍。
而此時王恢、李息率領的三萬大軍已出代郡,準備襲擊匈奴的輜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後,非常驚奇。
王恢自思自己的軍隊敵不過匈奴大軍.只好退還,韓安國等率領大軍分駐馬邑境內埋伏,但好幾天不見動靜,遂改變原先的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已無匈奴蹤影。
馬邑之謀,胎死腹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