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5 頁)
況發生。也就是說,在43任總統中有9人是繼任,這個比例的確很高。
根據美國憲法,副總統雖然不是參議院議員,卻是參議院議長,在法案表決打成平手的時候,才可以投上一票,這當然是制勝的一票。副總統還要協助總統完成部分行政事務。
現在,每個政黨都會同時提名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和副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與總統候選人共進退。美國兩大政黨總統候選人需要透過初選產生,副總統候選人則只需總統候選人提出即可,所以奧巴馬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尋訪合適的人選。
尋槍:奧巴馬訪遍天下英雄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奧巴馬專門委任三個人成立了遴選委員會,組織尋訪團,遍訪各路英雄豪傑。
對於奧巴馬而言,這個副手必須能夠彌補他經驗的不足,最好有行政、外交或者軍事資歷。針對共和黨和麥凱恩的抹黑手段,副總統候選人必須能夠衝鋒陷陣,敢打敢拼,充當唱白臉的角色。
當然,還要考慮到副總統的支持者和所在的州是否有助於拉攏特定的選民。
英雄譜上值得考慮的包括“女英雄”希拉里、弗吉尼亞州州長、奧巴馬的哈佛校友、50歲的蒂姆·凱恩、參議員埃文斯·貝伊、 新墨西哥州長、61歲的拉美裔人比爾·理查森及前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茲,但由於各種原因,均遺憾出局。
當然,英雄譜上還有一位最為關鍵的人物:小約瑟夫·羅賓內特·“喬”·拜登(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Jr。)。
拜登:少年壯志今得酬
拜登今年65歲,愛爾蘭裔天主教徒,是特拉華州資深參議員,連任六屆。他29歲就在特拉華州競選國會參議員成功,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會參議員之一,堪稱政治奇才。拜登1987年就競選過總統,2008年,他再次參加初選,但是很快就退出。
拜登年齡沒有麥凱恩大,但是資歷卻比麥凱恩老很多,國會議員生涯比麥凱恩長10年,參議員生涯長14年。他做過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現在則為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
在政治風格上,拜登以發表冗長演講著稱,當然他在抨擊對方立場時毫不留情,所以作為唱白臉的副手,拜登顯然是對付麥凱恩的一把利器。
當然,拜登的負面效果也不容忽視。
選擇一名資深參議員作為搭檔,似乎與奧巴馬的“改變”宗旨不符。而且以拜登的經驗彌補奧巴馬外交軍事上的欠缺,本身就表明了奧巴馬對自己的不自信。
現在奧巴馬要團結曾經反對過他的各路英雄,向美國總統寶座發起衝擊。
顧問:300外交謀士
外交是奧巴馬的軟肋,為了平息國內爭論和彌補自身不足,早在出國之前,奧巴馬就公佈了一份外交政策顧問團名單。這份名單包括:
克里斯托弗,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務卿;
奧爾布賴特,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務卿;
佩裡,前國防部長;
大衛·博倫,參議員、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
蘇珊·萊斯,前助理國務卿;
安東尼·萊克,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納恩,前佐治亞州參議員,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
霍爾德,克林頓政府時期總檢察長;
漢密爾頓,前印第安納州眾議員,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
格利高裡·克萊格,前國務院政策計劃辦公室主任;
理查德·丹澤格,前海軍部長;
蒂姆·羅默爾,眾議員,“9·11事件”專員;
吉姆·斯泰伯格,克林頓政府時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